筲箕湾天后庙,是香港一所天后庙,位于香港岛筲箕湾东大街53号,现已被列为香港二级历史建筑,并由华人庙宇委员会管理。现存的筲箕湾天后庙建于清朝同治十二年(1873年),原有庙宇约建于19世纪初期至中期,因为前一年遭台风摧毁而于原址重建。香港日治时期,该庙因为阿公岩一次弹药库而严重损毁,所以于1948年曾作大型重修。筲箕湾天后庙是一座两进三间式庙宇,除了供奉妈祖(天后)外,也供奉吕祖及观音,因此该庙也有“观音借库”的传统习俗[1]。庙内存放著逾百年的古钟、碑铭、牌匾、壁画、木刻及石湾陶塑等历史文物。交通指南景区地址:香港东区筲箕湾东大街53号乘车线路:港铁港岛线筲箕湾站1出口,沿筲箕湾东大街徒步约5分钟…详情 ▷
筲箕湾谭公庙,又称谭公仙圣庙,是一所位于香港筲箕湾的庙宇,用来供奉谭公。庙宇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5年),现已被列为香港一级历史建筑,其前身是一间小型的乡村古庙。该庙曾于22年重修,在29年3月19日发表的1444幢历史建筑物建议评级被降级为三级历史建筑。谭公庙的正门石额刻有“谭公仙圣”四字,是光绪乙巳年间倡建庙宇时所刻。庙内墙上刻有多块碑记,记录了谭公庙兴建和重修的历史,可说是筲箕湾历史发展的印记。昔日,谭公庙不但是附近乡民议事的地方,也是乡民设立学校之处,兼具宗教、教育、乡政的功能。现时,谭公庙正殿供奉著谭公神像,传说他练成了长生不老之术,虽然年纪老迈,外表仍然像个小孩,所以人们设庙供奉他时,仍将他的样貌雕塑成小孩子一样。明清时期,不少香港居民以捕鱼维生,各处乡村多会建庙敬奉一些“海神”,祈求保护出海作业者的安全。又由于香港的渔民不少来自惠州,“谭公”的崇拜因此传到香港。原来港岛东区的筲箕湾,在填海前的地形就像一个筲箕,东南面又有山岳作屏障,港湾内长年风平浪静,是一个优良的避风港。明清时期,不少渔船停泊于此,筲箕湾也逐渐发展成一个小渔…详情 ▷
柴湾公园(英语:)是香港的一个大型中央公园,位于香港岛柴湾,占地7.13公顷(即约9.5个标准足球场),于1993年4月21日启用,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管理。柴湾公园的前身是1925年建成的香港童军营地。198年代,香港政府将营地内的小山(童军山)平整,并进行填海工程,以兴建柴湾公园。公园内设有硬地小型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露天小剧场、儿童游乐场、模型船池、人工瀑布、喷水池、荷花池、台阶花园、山仔公园和小食亭等设施。公园亦同时被当地居民指垃圾箱过多。交通指南景区地址:香港东区怡顺街乘车线路:乘九巴118前往…详情 ▷
介绍鲤鱼门是香港海峡之一,为香港维多利亚港东面的出口,相对以西的汲水门,分隔香港岛东部及九龙半岛东部。在香港岛及九龙分别都有地方以鲤鱼门为名,而九龙鲤鱼门以海鲜出名,现在所说的鲤鱼门多指九龙的海鲜鲤鱼门。九龙的鲤鱼门是属于观塘区,位于油塘及三家村一带。该处原是工业及住宅混合区,现时则变成了著名的渔港,以海鲜闻名,知名程度与香港仔相差不远。不少外国游客亦会来临一尝香港海鲜小菜的滋味。交通1)地铁蓝田站出口乘14线巴士往三家村码头下车。2)地铁油塘站2出口乘24线专线小巴,於三家村码头下车。…详情 ▷
香港西湾河包括西至康山道,东至海晏街的地区。而太安楼以北的新填海区,一般称之为鲤景湾。太古公司为其太古船坞兴建工人宿舍,选址西湾河,并于199年落成,可容纳人数逾1人。到了196年代,筲箕湾连同西湾河同被开发。而由置地发展,1968年落成,位于当时海傍的太安楼,一度成为当地的地标。直到1979年,太安楼仍然位于海傍。不过踏入198年代,由于筲箕湾码头的多次搬迁,加上东区走廊的兴建,使西湾河的海傍不断北移。及至现在,整个鲤景湾的范围都是从填海得来的土地。由成安街往上走,在198年代以前是木屋区,包括成安村、圣十字径村、澳贝龙村、马山村等。但在1989年政府收地并且兴建公共屋邨—耀东邨。交通指南景区地址:香港东区东部乘车线路:乘地铁港岛线至西湾河站下步行前往…详情 ▷
古董电扇博物馆位于香港东区筲箕湾阿公岩村道168号,是一所私人的小型博物馆,由经营汽油生意的商人钟汉平于25年1月1日设立,面积约15平方米,原址本来是一所士多地铺。古董电扇博物馆为全球首个古董电扇博物馆,馆内展示了25台古董电风扇,展示了189年至1954年间由世界各地生产的古董电扇,其中以上海19年至1954年生产的电风扇为主。馆内的电扇的品牌包括美国通用牌、英国伯明翰牌、日本川崎牌、德国西门子、中国华生牌等世界著名老牌电扇。馆内年代最久远的当属清代光绪年间的通用牌玫瑰花纹电扇,年代较近的是1954年生产的华生牌电扇,最昂贵的是1912年生产、现值3万港元的通用牌电扇。古董电扇博物馆的对外开放时间为每周的周日,供民众免费参观,需要注意的是必须提前预约。必去理由:世界上最早的电扇博物馆景点所在大洲:亚洲【】景点所在国家地区:香港[]景点所在省、州:东区[]…详情 ▷
鲤鱼门公园及度假村(英语:)是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辖下的宿营营地,位于香港岛东区的筲箕湾东部,望向鲤鱼门,占地22.97公顷,为香港市区(香港岛及九龙)内唯一一个度假村。鲤鱼门公园及度假村前身是鲤鱼门军营。军营其后于1986年停用,其南部改建为公园及度假村,于1988年启用,中间为东区走廊,其北部则一直丢空,直到2年才改建为香港海防博物馆。鲤鱼门公园及度假村共有4座家庭营舍及2座团体营舍,设有露台、睡房、洗手间连淋浴设施,共可容纳282人入住。园内各建筑物分布山坡不同位置,以行人道连接。部份建筑物只有单程车路连接,如需驶入须预先向园内节目组申请。虽然鲤鱼门公园及度假村由军营活化而成,但并非所有建筑物均有活化,例如位于7座咖啡阁后、与7座有通道连接的第8座便被划为(虽游客可打开没有上锁的围栏,沿去水道到达8座)。位于4座餐厅斜对面的无数字建筑物,同样被铁丝网围着,游客须冒险攀上石坡,再攀过铁丝网进入。在鲤鱼门骑术学校旁的马路有大闸锁上,据地图显示,道路一直伸延至…详情 ▷
香港海防博物馆位于筲箕湾东喜道175号,全馆面积约342平方米,是香港历史博物馆分馆之一,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管理,是由具百年历史的旧鲤鱼门炮台修建而成。这里是百多年前香港最具规模的防御工事,亦是1941年香港保卫战的一个重要战场。今天,炮台已改建为博物馆,保存和展示香港六百年的海防历史。香港海防博物馆主要分为三个区域,接待区、堡垒及古迹径,从有接近1年历史的鲤鱼门炮台改装而成。博物馆的历史建筑有一个很大的露天广场,独一无二的建筑设计,再加上其他原始的建筑物料,为游客提供一种舒适及古色古香的感觉。堡垒被改装成为永久展览走廊,包括明朝、清朝、前殖民地时期、日治时期、后殖民地时期及回归后的香港防卫历史。香港海防博物馆展出了4多件藏品全部均与香港的海防历史有关,包括:枪械、大炮、手提武器、军服及纺织品等。藏品全部属于香港历史博物馆,另外又有超过2件珍贵文物是从中国国内及香港文博单位借展而来的。必去理由:香港最具规模的海防博物馆景点所在大…详情 ▷
罗屋民俗馆位于香港柴湾,建于清朝,是一间具有2多年历史的古村屋。它是香港历史博物馆五间分馆中的其中之一,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管理。1989年11月1日,罗屋成为香港法定古迹。罗屋民俗馆于在199年1月19日正式开放,屋内放有傢俬、农具、日用品等展品,以复原村屋的面貌。罗屋是一间中型常见的客家门楼屋,面积约12平方米,面阔三间,屋顶叠瓦铺盖,屋脊是简单的平脊。这是典型“三间两厅”的中国传统民居,中央正厅为一间,是全屋的核心,供奉祖先神位;与两侧建有的耳房合组成“三间过”的格局,布局左右对称,有明显的中轴线;房间是工作间及睡房,而则用作贮物及孩童的睡处。为了防盗,房屋的窗户不多,厅外与大门之间有用作采光及透气的天井,天井两侧建有遮盖的“廊”用作厨房及杂物间。大门是罗屋唯一的出入口,凹斗式正门,门框以花岗石砌成,板门后方设有直木栊加强防盗,上有屋檐以挡风雨。屋外则是用作晒谷、晾衣及宴客称为“晒棚”或“禾坪”的空地。必去理由:香港柴湾一带唯一仅存的古村屋…详情 ▷
铜锣湾天后庙又称灯笼洲天后古庙,或简称天后古庙,位于香港铜锣湾天后庙道1号。铜锣湾天后庙始建于清初,由戴仕蕃建造,天后庙的业权至今仍为戴氏族人所拥有。铜锣湾天后庙主祀神灵是天后娘娘,另祀神灵为观音、正财神及包公。该建筑已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迹。天后庙为二进式的中式传统建筑,面阔三间,以青砖建成,屋顶盖以绿色琉璃瓦,采用左右对称布局。第一进为门屋,正门为前檐廊式设计,正门后设置挡中用作挡煞,两进之间的天井加盖屋顶而成为香亭,后方便是供奉神袋像的正厅主殿,设有光绪二年的石制神台。两傍各有一个侧殿,左为“戴福堂”而右为“百家神殿”,侧殿前各有天井及独立出口通往庙外或经前“瞻云”后“龙化”和前“就日”后“虎变”的左右月门进入香亭。庙门横额“天后古庙”四个大字,庙门外部石梁有同治七年的字样,两旁有道光廿五年(1845年)雕刻有“兴邑刁爵”字样的石狮,及光绪廿八年(192年)的铜聚宝炉和香炉。门屋正脊分3层,上层为“二龙争珠”,中层是以中国戏曲人物陶塑装饰的石湾花脊,而下层则为彩绘,但大部分已经脱落,两端饰以上有鳌鱼的博古。…详情 ▷
石澳郊野公园是香港的一个郊野公园,位于香港岛东南部,地区行政上属于南区。它占地达71公顷,连接大潭郊野公园。公园范围北至歌连臣角一带,南至鹤咀。公园中设有3条行山径,连接大潭道及歌连臣角,可看到赤柱、大潭、石澳及附近离岛的景色。石澳郊野公园成立于1979年,公园内设有三条连接的行山径:港岛径第七段由大潭道落引水道至土地湾村;港岛径第八段经龙脊至大浪湾;砵甸乍山郊游径则由马塘坳至歌连臣角道。各径道沿途风景优美,可遥望赤柱、大潭、石澳和离岛,更可饱览大潭湾的山光水色。这里早已成为附近居民晨运及市民郊远足和享受大自然的好地方。石澳郊野公园最负盛名的是云枕山与打烂埕顶山之间的一段高低起伏的山路龙脊。要前往这段行山径,可选行港岛径第八段。此路径是港岛径的最后一段,亦是山路最多的一段。由石澳道出发,沿溪边山径蜿蜒而行,沿山脊登上打烂埕顶山,期间山势险峻,沿途可远眺附近一望无际的海湾风光,而高低起伏宛如龙脊的山径,就是龙脊之名的由来,于这里可在极佳的角度观赏石澳、大浪湾,甚至东龙岛的优美景色。接着深入树林之间,山溪处处,宁静的环境与先前壮丽的景色…详情 ▷
导游维多利亚公园在每年的元宵节会有香港最大的元宵花市,这里也是中秋赏月的最佳地点。介绍位于告士打道柏宁酒店入口对面,是香港最大的公园,建于1955年,以体育运动场地为主,有游泳池、网球场、足球场及其他球类场地。公园入口处有维多利亚女皇的铜像。每天早上可以看到很多香港人在此晨练。重要活动:1、逢周日正午,公园內举行颇有特色的时事辩论会城市论坛。此类似于伦敦的海德公园,市民可与演讲者辩论,其过程还会在电视台现场直播。2、每年的国际网球精英大赛或格兰披士小型赛车活动亦在此举行。3、中秋节祝愿彩灯廊分别设置于铜锣湾维多利亚公园、尖沙咀星光大道及尖沙咀柏丽购物大道。届时可欣赏到瑰丽夺目的巨型彩灯,而彩灯荟也将集中代表全港各区的特色花灯,争奇斗艳。此外,更可免费获得祝愿卡,将祝福语在祝愿彩灯廊内诚心挂起,祈求愿望成真。4、圣诞节前会举办每年一次的香港工展会,类似北京的庙会,有很多特产和好吃的食品在那里特价出售,门票1元,吸引不少游客,值得一去。交通1、地铁铜锣湾站出口,沿记利佐治街前往公园。2、地铁天后站2…详情 ▷
大潭郊野公园位于香港岛东部;由北面的渣甸山,伸延至南面的孖岗山一带连绵山岭,以赤柱峡道为界;西达黄泥涌峡,东临大潭道。公园成立于1977年,占地1315公顷,约为香港岛面积的五分之一。公园范围包括四个水塘,这些水塘是港岛早期食水供应的主要来源。大潭水塘系统包括大潭上水塘、大潭副水塘、大潭中水塘及大潭笃水塘,建于1889年至1917年之间,总容量为9万立方米。在宁静的郊野公园内,仍可发现一些碉堡、弹药库及战时炉灶等战争遗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军与日军曾在这里激战。大潭谷是大潭郊野公园生态资源最丰富的地方,这里四周被多座高山环抱,计有紫罗兰山、渣甸山、毕拿山及柏架山等,各山峰高逾四百米,其中最峻峭的柏架山更高达五百零七米。各山汇集雨水奔流到山脉间的深谷,形成多道清溪,滋润着山谷中的植物,令大潭谷蔚然成为一个生物品种十分多样化的林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故大潭水塘集水区早于2世纪7年代年代,已被列为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让该区免受发展破坏;区内的山光水色,更可谓冠绝港岛区。沿港岛径第六段,由柏架山道出发,登上大风坳,继而南行下坡,便可走进…详情 ▷
杏花邨(),是香港的一个大型私人屋苑,位于香港岛东区白沙湾。填海后,杏花邨于1986年至1989年分阶段落成,发展商是前地铁公司(现称港铁公司)杏花发展有限公司,由现在的嘉里建设承建。交通主要依赖港铁港岛线杏花邨站。结构整个屋苑共有48座(当中没有14座和44座,不包括杏花园两座),所以名义上有5座。兴建时由于属启德机场飞机航道,所以楼高皆不过2层。第1至21座设在车厂上盖,统称“上杏花”,以5余至6余方呎的细单位为主,部分地方有时会受列车嘈音影响。第22至5座为“下杏花”,单位面积相对较大,集中7余至9余方呎3房大户为主。下杏花位于海岸旁,环境清幽。可远眺观塘、油塘、蓝田、调景岭、将军澳及日出康城。历史杏花邨所在的白沙湾在发展前只是一片石滩,至197年代配合地铁建造工程,地下铁路公司使用此地以建造过海隧道组件之用。198年12月23日,香港政府正式批准地下铁路公司分期兴建港岛线,为兴建柴湾车厂、杏花邨站及稍后通车的东区走廊筲箕湾至柴湾段,政府需在柴湾西至现在香港海防博物馆…详情 ▷
鲗鱼涌公园是香港的一个大型公园,位于香港岛鲗鱼涌海旁,占地9.79公顷,并设有多种动态设施,于1994年6月17日启用,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管理。该公园是分两期落成的,第一期较接近太古城,而第二期则较为接近鲗鱼涌。鲗鱼涌公园分两期落成,第一期属于公园的东部,位于太古城以北,横跨东区走廊、鲤鱼门至维多利亚港海边,于1994年6月启用。第二期则属于公园的西部,位于鲗鱼涌海泽街,此外,现在位于东区海底隧道出口弯位的车辆停留中心和食环署车房会预留作公园的第二期(第二及第三阶段)的发展计划。鲗鱼涌公园所占地的面积十分大,不过园内的设施则较其他香港的大型公园简单。园内设有7人人造草足球场、篮球场、儿童游乐场、缓跑径、自行车径、健身设施、海滨公园、太极花园、网球场、观景台及小食亭等。鲗鱼涌公园本身亦种满很多不同种类的植物,绿化面积亦十分大,有较多花圃草地,是吸取新鲜空气的好地方。必去理由:香港最大的公园之一…详情 ▷
葛量洪号灭火轮展览馆是香港一所以香港海上消防历史为主题的展览馆,位于香港岛东区的鲗鱼涌公园。展览馆实物展示1953年于香港制造,22年退役的灭火轮葛量洪号,于27年9月29日正式开放。葛量洪号灭火轮为香港第一艘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所管理的历史文物船只,亦为香港博物馆收藏体积最大的展品。葛量洪号曾是香港消防处的主力灭火轮,1953年6月3日在黄埔船坞出厂,耗资4万港元制造,以当时的香港总督葛量洪爵士命名。22年退役前一直为亚洲最大的灭火轮。葛量洪号船身长38.9米,阔8.8米,高15米,排水量53吨,船速可达每小时12.5海里。船上设有多条用于救火的中攻喉笔、消防泵、水炮和打捞设备,能应付大型远洋轮船的高层结构火警,并可作为大型海上事故的指挥船。鉴于葛量洪号具历史意义,香港历史博物馆把它列为藏品,并且建设葛量洪号灭火轮展览馆,妥善装置此灭火轮,开放予公众参观。此外,展览馆还展出独特的消防文物,并且辅以多媒体介绍,增进公众对香港海上救援工作的认识。必去理由:香港博物馆…详情 ▷
影迷、影痴,或对香港电影有兴趣的人,都应该往香港电影资料馆走一趟。香港电影资料馆成立的目的,是为了保存珍贵的电影拷贝、相关的影音资料及电影书刊等,并且定期举办电影专题回顾、展览,以及播放古今中外的经典电影。香港电影资料馆位于香港岛西湾河鲤景道5号,楼高4层,总楼面面积72平方米。大楼分为两部分,每层均有半边作为藏品室。而另一半则是展览厅和电影院,及供参考用的资源中心。资料馆为香港市民推广香港电影艺术,并为电影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大量资料。资料馆目前收藏电影拷贝超过56部,最早的是1898年美国爱迪生公司在香港拍摄的风光纪录短片,馆藏亦有不少香港出品的电影,如1939年蔡楚生导演的抗战爱国名作《孤岛天堂》和由著名影星胡蝶、吴楚帆主演的《南国姊妹花》等。香港电影资料馆亦收藏电影的相关资料,包括:剧照、剧本、电影海报、电影原声唱片、影片特刊和合约文件、电影奖座、道具等。丰富而珍贵的馆藏令香港电影资料馆被《时代杂志》形容为——香港以及亚洲最伟大的视觉艺术宝藏和二十五项“游客不容错过的亚洲体验”之一。…详情 ▷
赛西湖公园是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辖下的一个公园,位于香港岛东区的宝马山北麓,大门设在宝马山道,占地约24平方米。历史太古洋行于1883年在北角七姊妹区半山设立一个私人蓄水池,名为七姊妹水塘,因当地居民认为其风光可媲美中国杭州的西湖,故又将该水塘称为赛西湖。水塘负责供水给位于太古的太古船坞、太古糖厂及香港汽水厂使用。在1977年,水塘被填平兴建私人住宅区,部分土地则归还港英政府管理。1985年,香港市政局在水塘的北岸,建设了赛西湖公园。赛西湖公园里保留了赛西湖的水闸,还有设有两个池塘、多条羊肠小径、盥洗室、凉亭及食堂等设施。其中的快餐亭每逢上课天都吸引对面的苏浙公学学生购买饭盒。交通指南景区地址:香港东区宝马山道乘车线路:乘城巴25、25;九巴18路;新巴25、81路前往…详情 ▷
爱秩序湾公园(英语:),是香港一个以旧式渔村为主题的公园,位于香港岛西湾河爱秩序湾海旁,爱勤道与爱德街交界。占地约22平方米,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管理。爱秩序湾公园于211年4月11日正式启用,从筹划至兴建完成,达1多年之久,斥资1亿3千多万元。公园以昔日渔港风情为设计主题,采用钢铁、玻璃、木材和竹为建材。在公园水景区摆放了一艘实物大小的渔船及两艘舢舨,并有两条木板长廊的“渡头”供游人登上渔船参观,渡头旁则设有一个仿渔棚。据说那艘渔船原本是放置在屯门某公园内,但因受不良份子破坏,才搬到爱秩序湾公园。另外,公园亦设有太极广场、香味花园、露天广场、长者健体园地、儿童游乐场、缓跑径及健身径。交通指南景区地址:香港东区太安街乘车线路:乘港铁港岛线西湾河站出口或2路空調巴士前往…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