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园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城西北约8公里处,是中共中央1943年1月至1947年3月的所在地。枣园又名延园,占地面积54万多平方米。园内树木葱郁、绿草如茵、花团锦簇。园林中央坐落着中央小礼堂,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是在这里作出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决定的。在依山的斜坡上,分布着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张闻天等中央领导的旧居。后沟西山脚下是毛泽东发表《为人民服务》的地方和中央社会部旧址。中央在这里领导了全党的整风运动和解放区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抗战胜利后又领导全国军民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同国内外反动势力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咨询电话:9112852165邮编:716景区地址:延安市宝塔区枣园镇…详情 ▷
延安革命纪念馆位于延安城北王家坪,建于195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革命纪念馆。展馆正门上方悬挂着红色匾牌,上有郭沫若1971年来延参观时题写的馆名。1996年被中宣部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8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28年3月起免费开放。馆藏文物3113件,其中一级文物34件,二级文物2236件,是全国革命类博物馆藏品最多的纪念馆之一。藏品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棉纺、石刻、铁器、手稿、文件、书报杂志、货币、邮票、等。展出的重要文物有:刘志丹用过的砚台、皮带、大衣、马鞍;谢子长的眼镜、手枪;红二十七军三团政委李赤然用过的公文包;毛泽东赠张明科的手枪;“小米加步枪”的文物组合;边区参议会议员证;边区政府红色大印;李鼎铭的金属私章和使用的狼皮褥子;中央医院的出诊箱、魏一斋用过的听诊器;延安时期气象观测设备;干部学校的各种印章、教材、笔记、校旗;边区军民食用的豆钱钱、米糠、野菜,学习用的桦树皮、马兰纸、自制的桦树皮饭盒;新华化学厂生产的肥皂;兵工厂制造的武器;边区银行印钞票的油滚、石板、印刷机及印刷纸币…详情 ▷
凤凰山麓革命旧址是中共中央旧址,位于宝塔区凤凰山脚下,1937年1月至1938年11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在此居住,是中共中央到延安后的第一个驻地。1937年1月13日,毛泽东、张闻天、朱德等进驻延安,当晚下榻在延安抗日救国会住地罗廷桢院。19日,中共中央事务机关安排毛泽东离开罗家院,住进凤凰山下李建堂的石窑里。1937年2月9日晚,毛泽东会见了第一个进入延安采访的中国新闻记者、《大公报》记者范长江,与之通宵长谈。范长江后将采访所得整理为《陕北之行》发表,范长江记道:他那个窑洞,除了一个大炕之外,还有一张木椅,一张桌子,一条木凳,一盆木炭。木桌上放了许多纸条,还有经济学和哲学书籍,桌上燃起油烛。他对于窑洞发生了感情,因为它冬暖夏凉,适宜居住。”毛泽东致信感谢。3月1日,毛泽东参见了美国作家史沫特莱女士。范长江提及的那把木椅,现仍陈列于凤凰山麓毛泽东旧居。当年,窑主李老太太见毛泽东通宵达旦地工作,却没有舒适的坐椅,就把自家的一对木圈椅送给毛泽东使用。不久,他移居吴家窑院时,要归还木椅,李老太太硬是要他带上。于是这对木椅伴随毛泽东在凤凰山麓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日日夜夜。毛泽…详情 ▷
王家坪革命旧址是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旧址,位于宝塔区西北延河东岸,距城1公里。1937年1月至947年3月,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在此驻扎,指挥中国革命的军事行动。王家坪革命旧址分为南北两院,南院为政治部,北院为司令部。193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洛川会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央军委由人组成,毛泽东为书记(主席),朱德、周恩来为副书记(副主席)。1938年11月,增补王稼祥为中央军委副主席;943年3月增补刘少奇为中央军委副主席。945年8月。由12人组成新的中央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任主席,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任副主席。1935年11月,中华苏维埃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实际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下设参谋部,叶剑英任参谋长,张云逸任副参谋长,下辖第一局、第二局、第三局和第四局。1936年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调整机构,设总司令部,刘伯承任总参谋长,叶剑英、张云逸任副总参谋长,下辖第一局、第二局、第三局、第四局和警卫团。1937年8月,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萧劲光任总参…详情 ▷
清凉山历来为延安第一名胜。清康熙《延安府志》云:“清凉古名山,在延安城东。”山势崔嵬,文物星罗棋布,是延安重要的游览胜地。南宋名将韩世忠,本绥德人氏,年十八应延安府兵籍,晚年自号清凉居士,“盖清凉山,在延安郡城之外”,“是以托志以自号,示不忘本,此君子之心也。”(清《延绥镇志》)。其文物可分为两部分:一是以万佛洞等石窟为主的历史文物古迹,一是以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单位旧址为主的革命文物。清凉山,得名于佛教教义,意为从世俗轮回中解脱出来到达清凉的涅槃理想境界。清凉山名胜有十八洞、二十四景、四十余处摩崖石刻之说,世称“金仙胜境”。清凉山牌坊:位于山脚人口处,延惠渠畔,1984年重建。三开门楼式,青灰色石料雕砌而成,正面有舒同题写的“万佛寺”牌额;两边镌联一幅:“二水绕座晨望嘉岭塔边烟,八景环山夜对凤凰楼上月”;背面横额“清凉第一”。万佛洞等石窟详见“四大石窟”。宛若云霞:清凉山奇景之一,位于清凉山铁旗杆和山门上方,巨岩悬空如翼,上刻“宛若云霞”四个苍劲大字。石崖内凹,由于长年风侵水蚀,形成波浪翻卷般的岩纹,每当夕阳西下,斜光入射,石…详情 ▷
杨家岭位于延安城西北方向约5华里处,原名五家坡,只住杨姓、武姓、郑姓等五户人家。明朝时,杨姓人家出了位朝中大官,其子杨兆才德过人,官至兵部尚书、工部尚书,深得皇帝器重。死后,在山前建造了1亩地大的陵园,遂将村名改为杨家陵。党中央迁来后,改陵为岭。1938年11月2日,日本侵略者飞机轰炸延安城,中共中央机关当晚由城内的凤凰山麓迁驻这里。当时先后设在这里的机构有:中央、办公厅、组织部、宣传部、政治研究室、财经委员会、职工委员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妇女工作委员会等。毛泽东、张闻天、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陈云等领导同志都在这里居住过。1947年3月,胡宗南军队进犯延安时,中央机关由杨家岭撤离延安。中共中央先后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六届七中全会和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展了全党整风运动;实行了精兵简政;发动了大生产运动;挫败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三次高潮;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1947年3月,国民党胡宗南部占领延安后,这里的建筑物遭到严重破坏,1953年后陆续修复,1959年正式对外开放。现在,这里供参观的有毛泽…详情 ▷
《为人民服务》讲话纪念广场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工程”延安基地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枣园革命旧址西北侧,是毛泽东同志1944年9月8日为纪念张思德而发表《为人民服务》讲话的原址。广场占地面积198平方米。主要包括广场正面的张思德花岗岩雕像、张思德的故事和《为人民服务》讲话全文浮雕墙、山体上“为人民服务”金属艺术字、张思德烧木炭窑址场景复原。其中张思德花岗岩雕像高6米,重6吨,象征着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永留群众心中。陕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李希说,《为人民服务》讲话纪念广场落成是延安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工程”建设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向党的生日献上的一份厚礼。广场的建设落成,对于进一步保护、管理和利用好革命旧址、革命文物,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推进干部作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详情 ▷
延安杨家岭毛泽东旧居位于杨家岭革命旧址中央办公厅楼右边的山坡上。院内有三孔坐西向东的石窑中间一孔是办公室,左边一孔是寝室,另外一孔是工作人员的住室。1938年11月至1943年1月间,毛泽东同志在此居住和工作。在杨家岭的窑洞里,他开始思考建立中国化、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问题。他提出要“废止洋八股”,“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为解决当时文艺界存在的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和如何服务的问题,毛泽东就是从这里走向在中央办公厅举行的文艺座谈会会场,并发表了他著名的《讲话》。…详情 ▷
延安中央书记处小礼堂位于距延安城西北8公里处的枣园。此地原为一家地主的庄园。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为中央社会部驻地。1944年,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枣园,直至1947年3月。中央书记处小礼堂建成于1944年,砖木结构,平面呈“凸”字形,分为正厅和东厅两个厅。它既是中央书记处会议室,也是俱乐部和餐厅。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等中共领导人的旧居也在附近。中央书记处曾在这里召开过许多重要会议,研究决策了许多重大方针、政策,如开辟东北根据地,决策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等。当年小礼堂内还经常举行军欢活动。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为了争取时间、部署内战,打出“和谈”的幌子,于1945年8月14日、2日和23日,三次发出电报,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毛泽东多次召集书记处的同志在这里开会,研究和谈方针。毛泽东指出为了尽可能争取和平,揭露美蒋阴谋,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我们应该去。如果我们不去,就恰好中了他们的诡计,他们正希望我们不去,借此说我们拒绝和平,将内战的责任强加在我们身上。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决策,就是在这里确定的。…详情 ▷
中国人民抗日大学(简称“抗大”)纪念馆,位于延安市北二道街原抗大旧址,是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的历史业绩而建的一个专题性纪念馆。隶属于延安市文物局。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其前身为中国工农红军大学。1936年6月1日成立于瓦窑堡,后迁保安(今志丹县)。1937年1月,迁延安城内原学府衙门(今址)。1937年4月,改称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毛泽东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林彪任校长。1938年11月2日,校舍被日本飞机炸毁。1964年,在校址上修建了抗大校史陈列室。23年,在原址上修复了抗大校门,并修建了抗大纪念馆,24年1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中国抗日军政大学于1936年6月1日正式成立,始称“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次年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校长林彪,副校长徐向前、刘伯承、罗瑞卿、滕代远、何长工、彭绍辉。总校长先后办学8期,并在全国创建了12所分校、5所陆军中学和一所附设中学,培养了十多万名德才兼备的军政干部,为夺取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详情 ▷
宝塔山是延安的象征。“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贺敬之的名句热情地讴歌了宝塔山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神圣地位。1953年版第二套人民币二元券正面图案为“延安宝塔山”。中华人民共和国1955年颁授的独立自由勋章,核心图案就是宝塔山和红五星。宝塔山,古称嘉岭山,位于延安城东南,延河之滨,因山上有塔,故通常称作宝塔山。中国古塔建筑,一是起源于佛教,作埋藏舍利、经卷之用,凡有塔则有寺;一是来自风水学说,调理阴阳,避邪降祥。据《太平广记》载,延州有锁骨菩萨舍利塔,即指此。嘉岭山地当三川口,山腰地势平缓,河川敞开,堪舆者以为地势不完美,有缺空,便造塔弥补。因此延安宝塔的建造兼具二因。延安宝塔,始建于唐,现为明代建筑。平面八角形,九层,高约44米,楼阁式砖塔。辟有南北二塔门,门高2.35米,南门额刻“高超碧落”,北门额刻“俯视红尘”。塔内采取“壁内折上式”的结构方法,每一层都有塔室。塔身底层高8米,无窗,其余二至八层,每层各开一至二券形窗洞,第九层为四面开窗,可鸟瞰全城。塔旁有钟亭,内悬铁钟一口,系明崇祯年间铸造,高15厘米,直径16厘米,上…详情 ▷
延安抗小是1945年8月至1947年3月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创办的一所八路军干部与抗日军人家属子弟小学。这里走出了一大批担任过党政军重要职务的领导干部和为国家作出重要贡献的科技人才。抗小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产物。抗日战争时期,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达成抗日统一战线,为了使前线将士无后顾之忧,中共中央决定成立抗日军人家属子弟小学(简称抗小)以解决抗日将士子女的教育问题。抗小学生后来大部分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诸多岗位上的专家。延安抗小遗址景区位于枣园邓家沟内,在延安众多显赫的革命遗址中独树一帜,不可替代。景点介绍建设延安抗小遗址景区,对弘扬延安精神,加强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推进社会注意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发展延安旅游业有着重要意义,被列为我市十大革命旧址景区建设项目之一。项目总体规划依据尊重历史、尊重传统文化、保护革命遗址的原真性为重点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设计,充分考虑生态节能,体现地域特色,因地制宜、顺应地势、与环境和谐共生,营造宜人的活动、纪念、休闲空间。遗址景区的建设规模分为门户区(接待窑…详情 ▷
193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洛川会议以后,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八路军后方留守处,负责保卫陕甘宁边区。留守处主任由军委参谋长肖劲光兼任。留守处下辖东、西两地区留守处。东地区留守处主任陈伯钧,副主任陈先瑞。西地区留守处主任王宏坤,副主任王维舟。同年12月,留守处改称为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司令员肖劲光,政治部主任莫文骅。留守兵团总部机关驻延安北关云梯山和云梦山之间的小沟里(今名延中沟)。1942年6月,陕甘中晋绥联防军司令部成立后,留守兵团归其领导。1943年1月25日,留守兵团司令部和政治部分别发出《关于拥护政府爱护人民的决定》与《拥政爱动月的工作指示》,规定2月份为兵团所属部队拥政爱动月。2月1日,留守兵团公布了拥政爱民公约。1944年,毛泽东亲自主持总结了留守兵团的政治工作经验,写成了《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这一重要历史文件。1945年9月,留守兵团建制撤销,一部分部队进军东北,一部分军队留守边区。留守兵团成立以后,内清匪患,外抗日寇,并和国民党顽固派的骚扰、破坏、,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同时…详情 ▷
枣园中央医务所旧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枣园镇枣园村。1943年,由中央医院院长傅连暲与苏联医生阿洛夫主持,在枣园村沟口面西的阳坡上(今枣园中心小学上方)建起了中央医务所。主要建筑为一座西洋式砖木结构的大房子,用做门诊部。医务所的主要任务是为居住在枣园的中央就近看病查体。因当时经费困难,药品缺乏,一般不对外诊治病人。后来,中央了解到枣园附近群众因治病难发愁时,明确指示医务所要增加设备人员,扩大服务范围,把解除周围群众的病痛作为自己的应尽职责。为此,医务所人员深入群众,免费送医送药,同时宣传医药卫生知识,帮助制订卫生公约,同封建迷信活动与不良卫生习惯做斗争,从而大大提高了群众的健康水平。苏联医生阿洛夫因成绩突出,1944年6月3日,被授予“模范医生”的称号,毛泽东亲笔为他题写了奖状。中央医务所旧址,是枣园革命旧址的组成部分。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月14日,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详情 ▷
延安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旧址位于延安宝塔山南面的龙湾山。1937年1月中央红军进驻延安城后,开始行使政权的建设、管理和统治。在吸取瑞金司法经验的基础上,于同年7月设立了延安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开展司法和立法工作。延安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成立于1937年7月9日,其前身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办事处司法部,谢觉哉、董必武、雷经天、王子宜、李木庵、马锡五等先后担任边区法院院长或主持工作,法院内设民事法庭,刑事法庭,检察处,书记室,司法行政处,总务科和监狱等机构。高等法院在党中央的重视支持下,接受边区政府的领导和边区参义会的监督,独立行使司法职权。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先后履行了三级三审制度、上诉制度、人民陪审制度、狱政制度,并独创了“马锡五审判方式”,为边区的政权建设和法制建立了永载史册的历史功勋。也为新中国审判制度的创立和完善,培养了优秀的人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奠定了牢固的基础。高等法院在延安期间,先后驻清凉山,安塞下李家沟和延安白家坪等地,而以此地历时最长,故而群众亲切地称此山为“法院山”,旧址占地35亩,分为办公区,警备区和…详情 ▷
延安保卫战景区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枣园革命旧址向西5米后坝梁,全国首创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延安保卫战》,于26年4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了。《延安保卫战》景区将红色旅游由静态转为动态,由参观转为参与。该景区之所以让人们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在于形式上的创新,突破了红色旅游单一的陈列伟人用具、住所等雷同的形式,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营造出真实的战争场面,将静态展示转变为动态表演,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景区突出了台上台下的互动,参与性很强。演出后期军民欢庆胜利的场面,融合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热情奔放的拥军秧歌以及粗犷豪放的安塞腰鼓,集中展示了革命圣地延安的民俗文化。让观众在参与中充分体验黄土风情的无穷魅力。景区地址: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枣园路后坝梁乘车线路:延安市内乘13路公交可直达景区…详情 ▷
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位于延安城南白坪花石崖砭的山腰上。1937年5月15日,中共陕甘宁特区委员会(后改为陕甘宁边区党委)正式成立,郭洪涛任书记。后由高岗担任书记。1939年初,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张闻天任书记。西北工作委员会主管除陕甘宁边区以外的所有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和内蒙古等地)党的工作。194年9月,陕甘宁边区党委改为中共陕甘宁边区中央局。1941年5月13日,中共中央决定将1939年初成立的中共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和陕甘宁边区中央局合并,组成中共中央西北局,以加强党对西北地区(包括陕甘宁边区)各方面工作的领导。高岗任书记,高岗、王世泰、张邦英、林伯渠、陈正人、肖劲光等7人为委员,贾拓夫、李卓然为候补委员。西北局成立后,仍在延安张崖办公,1942年9月,由张崖迁至延安城南门外花石崖砭。1942年1月19日至1943年1月14日,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在花石崖砭新落成的西北局礼堂召开。会议历时88天。出席会议的代表266人,其中有陕甘宁边区一级党、政、军、民、学各系统领导97人,分区党、政及军队旅一级…详情 ▷
陕甘宁边区银行纪念馆位于延安市宝塔区南关市场沟,是在原陕甘宁边区银行旧址基础上建立的我国第一个银行纪念馆。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为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西北分行收回“苏票”(群众对根据地货币的简称),使用国民党法币。1月1日,西北分行奉命更名为陕甘宁边区银行。1941年11月,边区银行大楼落成,并举行了隆重的开业典礼仪式,标志着边区银行业务走上了健全的道路。银行在成立后的十年中,贯彻执行了党中央“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财政经济工作总方针,艰苦创业,促进了边区经济的繁荣发展,保证了金融秩序和物价的稳定,为支持革命战争、建设边区和巩固战略总后方作出了重大贡献。陕甘宁边区银行纪念馆于1988年12月开始积极筹备,由原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原延安地区行政公署,省、地宣传部,延安地区各金融机构的负责人组成筹建委员会,由延安地区人民银行具体负责筹建,于1991年9月2日正式举行了开馆仪式。纪念馆筹建期间,得到了中央领导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重视和支持。老一辈革命家陈云同志题写馆名,时任人民银行行长的、李贵鲜及在陕甘宁边区或边区银行战斗生活过的白如…详情 ▷
毛岸英,毛泽东与其第二个妻子杨开慧的儿子,毛泽东的长子。本名远仁,字岸英,初名永福。生于1922年1月24日,幼年随母亲入国民党监狱,后由东北军将领将其带到法国扶养,后到莫斯科士官学校学习,苏共青年团和布尔什维克正式党员,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1946年1月回到延安,毛泽东抱病去延安东关飞机场迎接儿子。回到延安的毛岸英显得十分洋气。懂俄语、英语、德语,穿着苏军呢子制服和马靴,会跳交谊舞,写得一手似乎无师自通,颇有其父风骨的狂草好字,为人处事有些不拘小节。毛泽东提醒他:延安虽“土”,但这里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到处都有“真人”,不要“显摆”自己,“你吃了十年洋面包,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也上了高等军事学院,还有一课要补上,你应当去上上中国的劳动大学。”就这样,毛岸英背上背包和种子,步行4里,来到延安南郊的吴家枣园拜当时著名的劳动模范吴满有为师,到他家学种地,上“劳动大学”。吴满有,陕西横山人,在移居延安柳林吴家枣园后,因善于经营、吃苦耐劳而致富。1941年在缴纳公粮后还有一半盈余,并购买了不少公债,引起注意,被命名为全边区的“劳动英雄”。…详情 ▷
“走近毛泽东展览馆”位于延安市枣园革命旧址东2米,与枣园革命旧址相邻。26年4月筹建,同年9月正式落成开放。属于延安市文物局管辖的民营非营利性展览馆。展览馆建筑面积32平方米,展厅面积18平方米,文化超市8平方米。现已征集到毛泽东同志家史、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及相关资料和书籍、领袖雕像、丝织像、各个历史时期和各种材质的毛泽东主席精品像章、歌颂毛泽东主席的美术作品、手工制品、巨幅油画、延安大生产运动时期的各类实物1万余件。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军事家,是共和国开国领袖,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全部贡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并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了党的集体智慧和结晶——毛泽东思想。为了缅怀毛泽东同志的丰功伟绩,宣传毛泽东思想,弘扬延安精神,由原延安市委宣传部部长白崇贵同志策划,枣园村党支部书记郝贵仁、延安书画社经理罗金亮等同志共同出资兴建了此馆。原武警青海总队司令部上校警官李玉兴同志为展览馆提供了数万件珍贵的毛泽东主席像和像章等实物,丰富了展览馆的展品内容和展品质量。…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