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旅游景点-P57
透堡农民暴动旧址林氏宗祠位于连江县透堡镇北街埕里。1931年7月,中共福州中心市委组建后,工作的重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1月9日,中共福州中心市委领导(市委农村工作巡视员)邓子恢(化名林祖清)到达连江镜路,随即召集特支扩大会议,传达部署减租抗债斗争,并取得阶段性胜利…详情 ▷
青芝寺据说始建于唐朝,原在八仙岩。万历四十年(西元1612年),工部侍郎董应举退隐归田,倾其家产,开拓青芝山景观,移建青芝寺于现址。万历四十四年(西元1616年),叶向高第一次辞内阁首辅归里,与友吴需访董应举不遇,赋诗二首,后刻于观仙洞崖壁。清光绪十三年(西元18…详情 ▷
万安千户所城城墙用花岗岩方石构筑,其周长1773米,高53米,上有女墙827个、警铺13座、敌楼18座、开东、西、南三城门,上皆建城楼。城三面环海,小而险固,西门城下港口可泊船舰。现仅存三段残墙,一处城门的门座,一处炮台。城内依山势铺设的石板街道南北逶迤。因其地势…详情 ▷
洪福寺位于罗源县起步镇黄家湾村。寺为土木结构,依山而筑,从山门至后殿高差664米。今存山门及大殿为明隆庆建筑,前殿和后殿为清乾隆建筑,总面积1531平方米。大雄殿建于明隆庆六年(西元1572年),单檐歇山顶,面宽五间,进深四间,面积437平方米,藻井上还保存有明代…详情 ▷
圣水寺位于罗源县城南郊的莲花山腰,进深三楹,依山而筑,渐次升高,沿中轴线为山门、天王殿、莲池、钟鼓楼、大雄宝殿、法堂,大殿左侧为栖云洞,右侧为门房和香积厨。首进天王殿,三开间硬山顶,两边封火山墙。殿后有“泻露池”,即莲池,泉水从石壁涌出,池中栽种荷花,旁有题刻“清…详情 ▷
龙华寺位于起步镇杭山村后,罗邑第一高峰仙茅山脚下。为一组完整的四合院。正殿座北朝南,面阔五间,单檐悬山顶;左侧有附屋两间,右侧有小披屋一间。正殿台阶上有石刻文字“三年十一月主持明山谨题立。南昌县望先生李天旻仝男喜舍银新修造明堂一完祈求子孙昌盛者”。左厢(书院)为两…详情 ▷
半山亭坐落在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的右上方,建在榕树之间,南向空旷可望闽江,大暑天到此变感凉意。亭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面矩形,四柱,平缓的歇山顶。“半山亭”匾额为清太傅陈宝琛应林焕章之请所题。亭前柱镌一联,陈彦超老先生所撰,文曰:“莲岫耸奇观,喜百洞垒垒,从此振衣绝顶…详情 ▷
尊王宫位于小沧自然村东,座北朝南,前临道路,背枕小溪,面宽173米,进深195米,由前后两座殿堂及左右游廊组成。前为戏台天井。戏台为亭楼式,三开间悬山顶;每个开间均设有八角形藻井一个,人物花鸟雕刻精细。后殿为正殿,三开间单檐歇山顶,内祀陈感庄尊王。围墙白色粉刷。1…详情 ▷
七里探花府位于连江县小沧畲族乡七里村。厝主雷土焕(西元181~1881年),字大金,号炳镇,于同治八年(西元1861年)六月邀闽侯大湖桥细木陈大春建造。坐北向南,主座面阔七间,进深二间,穿斗式木构架,歇山顶。宽29米,12扇、2直弄、2梯间,深32米;套房设置3直…详情 ▷
松风阁位于青芝山狮子岩与象岩之间,阁前原有一片合抱松林,小阁陷藏林后,路人不容易看清全貌。阁分两层,底层架空,道路东西穿行,南向有一行坐椅式围栏干供游人小憩,上层单房,三向开窗,后向有小门通阁后山,上天门洞。底层背贴岩壁之处,有林森署名亲书的“松风阁”三字。民国廿…详情 ▷
桐口灵光桥位于闽侯荆溪镇桐口村,始建于宋代,重建于明万历年间。灵光桥为石构平梁桥,全长约3米,三桥墩四孔道,条石墩,不等跨,净跨为215米。桥面宽23米,用四条大石板条平铺而成,南侧中间石梁边上阴刻有“灵光桥”铭文。桥两旁原置有石栏,已圮。1989年,灵光桥列为闽…详情 ▷
古洋遗址位于闽侯县鸿尾乡古洋村北面闽江下游南岸,面积约3万平方米。至今,古洋遗址已出土了大量的陶片和一批石锛、石斧、石凿、小纺轮、略大的纺轮,还有少量成件的陶杯、陶豆、陶罐、支座,有的陶器底部刻有颇为规范的陶文符号。古洋遗址1989年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牛头山遗址位于福建省闽侯县洋里乡湖柄村牛头山上。1979年发现,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15米,最厚达25米。有三层堆积:上层厚2~5厘米,遗物以几何印纹硬陶为主,从质地和纹饰看,与鸿尾黄土仑和昙石山上层所出土文物极为相似,属青铜器时代;中层主要是蛤蜊壳和…详情 ▷
霞屿天后宫位于平潭岚城乡霞屿村,宫坐北朝南,建筑面积27平方米。主要建筑物为大殿,右配厢房。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硬山屋顶。大殿排列4根对称的石质圆内柱,刻有楷书楹联:“云霞飘渺神仙宅,岛屿萦迴帝子洲”、“海天俎豆安澜庆,元后丝纶锡福多”。前二根内柱有石质天槽(…详情 ▷
招康垄烟墩遗址位于福建省平潭县白青乡招康垄村西烟堆山上。大小各一座,东西并列,石砌椭圆形,残高2米。西烟墩基直径东西5米、南北4米,上部直径东西4米,南北32米,火门向南,长方形门,高12米,宽6米;东烟墩基直径东西4米,南北34米,上部直径东西37米,南北29米…详情 ▷
上街新洲金氏宗祠闽侯县上街镇新洲村的金氏家族,是彭城金氏的一个支系,于唐朝末年入闽。入闽始祖传至十一世,因人丁稀薄,迁居各地。金履丰,字希成,号亮功。宋端平二年(1235年)生于浙江兰溪县金府。金履丰智勇双全,征伐有功,官至驾前大将军、御史大夫。旋值元兵入侵,金履…详情 ▷
荆山境荆山境初名“江屿庙”,始建于南宋年间,原为居住在荆山北麓的苏姓,为纪念先祖苏东坡而建的庙宇,后苏姓渐微,徐氏崛起。据史料记载,徐家村原名徐厝墩,南宋初年,奉直大夫徐荆阳由福建浦城渔沧迁居江屿山(即今荆山,当时属怀安县),繁衍生息,渐成大族。明嘉靖年间(152…详情 ▷
泰山桥位于廷坪乡后溪村,是周围各乡通往罗源县的津梁。疑因桥头的古庙“泰山庙”得名。桥始建年代无考,据传说原为藤桥,后毁,村民在原址重建为廊桥。现存建筑为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重建。木匠为古邑路上乡(今古田鹤塘镇路上村)余添春。桥为单孔木拱廊桥,东西走向,全…详情 ▷
久安桥位于霍口乡霍口村后洋自然村。又因形如虾蛄,俗称“虾蛄桥”。石拱券桥,东西走向,长185米,宽355米,单孔,净跨145米,拱圈厚66米,栏板高55米,厚15米。南向栏板内侧正中刻楷书“久安桥”三字,桥东端左侧面田边有建桥石碑六通,记缘起、缘首及助缘者姓名和金…详情 ▷
府前街天后宫府前街天后宫位于罗源县凤山镇东门居委会府前街,宫原建在罗源南陈桥头阜俗宫东北。乾隆五年(174),邑苏商将其移建于此,乾隆三十五年(177)复建“梳妆楼”,乾隆五十八年(1793)再次重修。天后宫总面阔23米,进深725米,占地面积16675平方米,坐…详情 ▷
永丰闽越王庙原位于闽侯荆溪镇永丰村,始建于南宋,现存清代建筑,占地约25平方米。主体建筑有戏台、看楼、钟鼓楼、拜亭、正殿等。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七柱。戏台和拜亭上装饰有精美的木构藻井,钟鼓楼飞檐翘角,工艺精湛。正面为牌楼式庙墙,正中大门上方镶嵌石匾二方,上匾刻“敕封…详情 ▷
闽侯升平人瑞坊位于闽侯县青口镇青圃村坊兜灵济宫前。建于清咸丰十年(186年)。坊为石构二层牌楼式,四方柱,三门,歇山式楼顶,坊柱、枋、斗拱、脊吻用卯榫拼合,均衡严谨。青石构件,浮雕或透雕各种人物鸟兽花卉等。通高58米,宽52米。坊正中额题:“升平人瑞”,旁刻:“咸…详情 ▷
白沙新坡永奋永襄厝江氏古厝(永奋永襄厝)位于闽侯白沙镇新坡村西北,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总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建筑群前后共五进,各进西侧均建有一列花厅。…详情 ▷
六锦三溪桥三溪桥又名蔡峰桥,位于坂头村蔡峰自然村与六锦村交界的雪溪、鸟溪、凌云洋三溪汇流处,因而名之。是古代闽县、侯官、古田、连江、罗源五县交通要道,也是六锦村通往外地的惟一路桥,是闽侯县现存七座古廊桥之一。三溪桥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单跨石墩木拱廊…详情 ▷
芝田宫位于闽清坂东镇乾上村梅溪岸边,占地面积8平方米。宫正面为三牌楼式门墙,正中石框对开门,左右圭形边门。正边门间墙面分别塑青龙、白虎壁画。中轴在线依次为戏台、两侧廊庑、锺鼓楼、正殿。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抬梁式木构架,歇山顶。栋梁雕饰精美,藻井结构别致,枋、橼…详情 ▷
据史书记载,永乐重建的洪恩灵济宫自金鳌山下沿山势建到山顶,计有三重门、六座宫殿,以及法堂、道房、钟鼓楼、御碑亭、牌坊、客舍等大小建筑两百余间,四周建有宫墙环绕,整座建筑金碧辉煌,仿佛帝王宫殿,故其大门楹联写道:“欲观北京皇帝殿,先看青铺灵济宫”。北平的灵济行宫则与…详情 ▷
新洲金将军庙位于闽侯县上街镇新洲村。坐东朝西,面朝旗山,背近闽江,建筑面积15多平方米。纵深三进两天井,由西至东,在中轴线上依次建有门楼、戏台、前拜亭、钟鼓楼、正殿、后拜亭、后殿等。1989年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13年1月11日凌晨失火焚毁。215年底开…详情 ▷
坐落于感德镇石门村赤血仑,内奉祀北宋时期闽南地区的灵医吴夲。殿后青山蜿蜒而上,气势浑雄,对面是一个浑圆的山仑,称为“珠山”,穴称“蜈蚣吐珠”。殿始建于宋,坐北朝南,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尚存宋代柱础等遗物。殿中悬挂有“真人古地”匾,为重修时复制。殿中古联曰:…详情 ▷
坐落于湖上乡盛富村铜锣寨,寨以寨顶宽广平坦,酷似铜锣而得名。庙始建于明代中叶,内供奉关帝及其二部将关平、周仓。现存建筑为1981年铜锣寨邻近八社群众,自筹资金,按原地基、原庙貌重建之物。坐南向北,四合院式,中殿六根圆柱凌云擎天,正殿庄严肃穆。现保存有诸多明清文物,…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