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内蒙古景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5页

内蒙古文物保护单位-P5

内蒙古景点导航
5A景区(6个)
4A景区(71个)
3A景区(76个)
世界文化遗产(13个)
红色景区(40个)
爱国教育(53个)
国防教育(4个)
科普教育(8个)
文化景点(168个)
文物景点(159个)
森林公园(19个)
风景名胜区(2个)
自然保护区(13个)
水利风景(35个)
湿地公园(49个)
地质公园(4个)
2A景区(26个)
文物保护

朔方郡故城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区(临河)及市西南磴口县。故城遗址有数处,主要有磴口县汉代朔方郡的临戎县、窳浑县、三封县三座故城,巴彦淖尔市区内的黄羊木头城址和八一城址。临戎故城在磴口北约25公里处的补隆淖乡河拐子村,古城平面略呈长方形。东、西墙分别长6375…详情 ▷

文物保护

阴山岩画阴山岩画位于磴口县沙金苏木境内。大都是由原始部落和匈奴、敕勒、突厥、党项、蒙古等各族猎人和游牧人刻磨在山岩上的石岩画。最早产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据专家考证,此处共发现一万余幅,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画廊之一。东西绵延千里的阴山山脉,横亘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中南部,它…详情 ▷

文物保护

时代:清地址: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该庙是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唯一的寺庙。它始建于乾隆年间(公元1755年),由于深处大漠、人迹罕至,一直保持着原貌。其规模不大,占地仅2737公顷,是一座上下两层的中式楼阁建筑。因为有庙,所以当地的蒙古族牧民把这个沙漠绿洲称为…详情 ▷

文物保护

定远营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行署驻地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王府衔。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蒙古族顾实汗之孙和罗理归顺清政府,后又出征青、藏有功,为世袭亲王,封其驻地为定远营(今巴彦浩特)。雍正九年(1731年),清政府又将定远营赐予和罗理之子阿宝。阿宝之…详情 ▷

文物保护

居延遗址分布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和甘肃省金塔县的境内。居延遗址指的是包括汉代张掖郡居延、肩水两都尉所辖边塞上的烽燧和塞墙等遗址在内的遗址群。边塞遗迹自东北斜向西南,全长约25公里,始建于汉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12年),废弃于东汉末年。这条防线是汉通西域的交通要…详情 ▷

文物保护

在阿拉善高原上有一座形状奇特的山脉,山上黑石嶙峋,岩脉蜿蜒,周围巨大的岩石皆成圆形,酷似陨石分布,一条崎岖小路不见尽头,这便是曼德拉山。蒙语曼德拉是汉语“升起来”的意思。专家考证,早在新石器仰韶文化时期,阿拉善大地上便有了人类活动的足迹。曼德拉山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详情 ▷

文物保护

时代:元燕家梁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区麻池镇,总面积4万平方米,上世纪5年代首次发掘,出土了磨研用的瓷杵头、釉壶、圆形生铁块。初步判断,燕家梁遗址是元朝大德年间云内州的一个镇,由于这里紧靠黄河,连接土默川平原和后套平原,所以这里应该是当时较为繁华的水旱码…详情 ▷

文物保护

白灵淖尔城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固阳县百灵淖乡城圐圙村,又名为北魏怀朔镇故城。建于北魏始光年间(424~428年),永熙三年(534年)废弃。城平面略呈不规则五边形,周长4667米,东西长约13米,南北宽约11米。夯筑土墙残高3~4米,基宽约1米。南、北各开一门…详情 ▷

文物保护

安答堡子城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驻地百灵庙镇东约35公里处又称破塔子城址。城址平面呈方形,每边长约5米。夯筑土墙,残高9~15米。四面各开一门,外筑瓮城。四隅设角台,北墙有马面。城内发现建筑址三十余处,十字形街道与四门相连,宽8~1米。城外有护…详情 ▷

文物保护

敖伦苏木古城又称“赵王城”、“五英雄城”。城址的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宽约96米,南、北长约57米,总面积约55万平方米。城墙的四面辟有城门,四角筑有角楼。城门、角楼与城墙的的轮廓清晰。城墙墙基宽约3米,残高2~3米。城址内发现有建筑遗址17处,高台和土包99处。城…详情 ▷

文物保护

阿善遗址是黄河流域最北端的一处新石器时代原始聚居遗址。位于包头市东郊阿善沟门村东圪膝盖沟两侧的台地上。北依大青山,南临黄河,圪膝盖沟终年泉流不绝,“阿善”就是蒙古语甘泉的意思。阿善遗址是于1979年发现的,198年和1981,包头市文物管理所与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详情 ▷

文物保护

汉代麻池古城遗址位于包头市郊区麻池乡西北,总面积约9余万平方米,是包头地区保存较好、规模最大的古城郭遗迹。古城城垣高6米,底宽1米,顶宽34米,分南北两城,呈双菱形,相互连接。北城东西8米,南北55米。南城东西66米,南北675米,比北城向出36米,其余与北城相连…详情 ▷

文物保护

第一世东甲木苏桑布进京朝见时,乾隆皇帝赐名法禧寺,因庙宇位于昆都仑河畔,故俗称昆都仑召,召庙大部分为藏式建筑,依山傍水,以大经堂为中心,辅以数个单位殿宇组成不规整的布局,原有殿宇楼阁27座住房6余栋,占地16多亩,最大建筑体为占地1161平方米的恰克沁独贡(大雄宝…详情 ▷

文物保护

团结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哈克镇团结村东约15米的平地上,西距海拉尔区约2公里,北距海拉尔河2公里,南距滨洲铁路3公里。遗址北、东、西三面平坦开阔,现已开辟成农田,南侧地势略高,现为牧场,局部草场被破坏,由于多年风蚀形成了大小不一的沙坑。该遗址于1…详情 ▷

文物保护

时代:辽浩特陶海城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境内,为辽代时期的古城遗址。遗址呈四方形,土筑,周长2米,方圆25万平方米,城四周为3至4米高的墙,每隔4米有一箭楼,高约4米,南北各设城门一座,城外有一护城河,底宽5米。史学专家认为浩特陶海古城是回鹘可敦…详情 ▷

文物保护

时代:旧石器蘑菇山北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是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198年6月,考古发现有砍砸器、尖状器、刮削器等石器,是研究大窑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依据。2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文物保护

时代:新石器辉河水坝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自治旗,距今年代约5年左右,发现大量用细石叶制作的精美箭头、石钻、石刃,还有许多圆头刮削器及大型打制石器,发现用火痕迹和类似北方的“地窨子”。鉴于发现大量细石器制作的下脚料,推测这里很可能是一处石器制作场。…详情 ▷

文物保护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哈克镇北部距市中心约28公里,是中国北方地区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聚落遗址,其距今时间比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还略早一些,距今75年。1985年被发现的,现在已被命名为“哈克文化”,为中华文明起源多…详情 ▷

文物保护

黑山头城址黑山头城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市黑山头镇正北5公里,是金、元时期的遗址,距今已经有7多年。该古城为成吉思汗大弟拙赤8226哈萨尔及其家族居住的主要居住城池之一。由内城和外城组成,城墙土筑。外城呈方形,占地34629平方米。城墙外有护城壕。四…详情 ▷

文物保护

巴彦乌拉城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驻地巴彦托海镇西南约11公里辉苏木巴彦乌拉嘎查西古城东墙紧靠一条已干涸的河岔为蒙古汗国古城之一。古城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2万平方米。城墙由土夯筑而成,残高约15米。四面正中各有一城门宽约18米无瓮城,城墙外护城壕…详情 ▷

文物保护

嘎仙洞位于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方向公里处,是鲜卑族人的发祥地。“嘎仙”是鄂伦春语,“猎民之仙”的意思。鲜卑族是中国古代东北的少数民族之一,世居中国北方。就是居住在嘎仙洞的拓跋鲜卑部落创建了北魏王朝,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大兴安岭…详情 ▷

文物保护

呼和浩特市天主教堂位于回民区伊斯兰风情街上。天主教堂以圣堂为主要建筑,其建筑风格呈典型的欧式罗马形制特征,具有一定代表性,与呼和浩特市的佛教、伊斯兰教庙宇寺院建筑形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与之和谐相处,构成了呼和浩特市宗教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是研究近现代外国宗教势力…详情 ▷

文物保护

绥远城墙位于呼和浩特新城区北垣街和东护城河北巷。清雍正年间为加强战备,雍正帝将驻守在长城以内的大同右卫城屯兵北移至长城之外,在归化城(今呼和浩特旧城)东北五里另筑新城作为屯兵之用。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动工,历时两后竣工,乾隆赐满汉名“绥远城”。绥远城是清代营…详情 ▷

文物保护

白塔站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是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四等站,建于1923年。1923年,白塔站始建。1937年归绥沦陷后,日本侵略者对其进行了局部改造;同年,白塔站停运。1977年,京包线局部改线,白塔站就此隐没。214年9月24日,白塔站…详情 ▷

文物保护

丰州故城位于大青山南、大黑河冲积扇上,距离呼市市区18公里,即东郊的白塔村。丰州故城建于辽代,是当时的军事重镇,后来到元代,成为中原通往漠北的重要枢纽。清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出巡归化城时,曾经过这里。全城按唐代中等城市的制度建设,城内官署、市肆、庙宇、民居等一应俱全…详情 ▷

文物保护

岔河口遗址位于黄河、浑河交汇点北岸的高台上,今王桂窑岔河口村,距县城25公里,1998年内蒙古考古工作者发掘。经考古专家认定,此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环壕聚落遗址,是当时内蒙古中南部沿黄河两岸一个重要的酋邦部落中心。219年,岔河口遗址入列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详情 ▷

文物保护

清朝赐名“广化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毕克齐镇,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喇嘛洞召是呼和浩特地区“八小召”之一。喇嘛洞召位于呼和浩特旧城西北大约8多里的大青山南麓,地处今土默特左旗境内。因位于东喇嘛洞召以西(崇禧寺),故又称“西喇嘛洞召”。相传,…详情 ▷

文物保护

王昭君墓,又称“青冢”,蒙古语称“特木尔乌尔琥”,意为“铁垒”,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呼清公路9公里处的大黑河畔,是史籍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汉朝明妃王昭君的墓地。始建于公元前的西汉时期,距今已有2余年的悠久历史。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南郡秭归(今湖北省…详情 ▷

文物保护

土城子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城北12公里,是汉至唐代的故城遗址。城址呈不规则多边形,东西155米,南北长225米,总面积约349万平方米。城门、瓮城、角楼以及建筑基址保存基本完好,城内街道依稀可辨。城址平面分三区。南区现存东墙南段和南墙;北区现存东墙、西墙…详情 ▷

文物保护

金刚座舍利宝塔坐落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五塔寺。五塔寺原名“慈灯寺”,五塔的正名是“金刚座舍利宝塔”,为寺内的一个重要建筑。“金刚”在梵语中是“坚固”的意思,上立五塔表示是五方的佛主,其形式来源于印度佛陀迦耶的精舍。金刚座舍利宝塔是清代雍正五年到雍正十年间(1727~…详情 ▷

内蒙古文物保护单位共159个/6页,当前第【5】页
内蒙古相关内容
内蒙古地名介绍
内蒙古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