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文物保护单位
洛阳戈氏宗祠遗址位于武进区洛阳镇洛东村戈家头。宗祠始建于明朝,雍正初年戈楫其子立山公率族人协力复建。宗祠坐北朝南五楹三进加附房。砖木结构硬山带马头墙传统古建筑。此项目与第五批戈楫墓合并。…详情 ▷
潞城太平庵旧址位于武进经开区,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几经毁坏,清代复建,现房屋一进,面阔五间,坐北朝南,硬山式砖木结构,目前正在修缮中。218年3月25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潞城太平庵旧址为常州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地址:武进区潞城街道潞横路东首…详情 ▷
崔桥吴氏宗祠遗址建于清雍正年间,212年吴氏族人对祠堂进行了修建,现存二进院落。常州吴氏为季子之后,是常武地区仅存的吴季子祠遗址。218年3月25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崔桥吴氏宗祠遗址为常州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地址:武进区横林镇崔桥吴家村…详情 ▷
刘家巷刘氏宗祠始建于明嘉靖六年(1527),216年在祠堂原址复建新祠二进,辅房二进。现存有创建宗祠碑记碑一通,抱鼓石等建筑构件。218年3月25日,常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刘家巷刘氏宗祠遗址为常州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地址:武进区横林镇崔桥刘家巷…详情 ▷
福源米厂旧址,位于武进区丁堰街道梅港村委河东街,与市级文保单位万安桥隔大运河相望。房屋应建于民国初年,曾为武进第八米厂。现存建筑体量较大,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和行业特色。…详情 ▷
延陵东路358号,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即戚机厂)高大的围墙内,矗立着一幢3层小洋房,戚机厂人称它“老三楼”,又叫民国办公楼,是1941年时由日寇所建。它与总成车间、联合剪冲机和道钉锻造机等老机器设备一起,合称为“戚机厂旧址”,见证了武进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段历史。…详情 ▷
李公朴故居坐北朝南,共3进,砖木结构,均硬山式。头进为门楼,二进平房花厅,三进为二层起居楼。面宽均3间。周围有围墙,主体建筑维持民国初年建筑的传统风格,前檐下有沿廊,厅屋南向为木格落地长窗,两侧次房为半墙半窗,房屋东西山墙上端建有封火墙。现故居占地面积344平方米…详情 ▷
吕宫故居位于常州市前北岸64号。故居原建筑因年久失修已成危房。26年1月至27年5月,市有关部门对其在原基址上并用原旧料(大部分)的基础上进行了翻建复原。现故居坐北朝南,前后共5进,硬山式砖木结构。头进门厅,面阔6楹6间,前檐下1楹筑成沿廊;二进大厅,面阔6楹6间…详情 ▷
五洞桥位于常州武进区前黄镇寨桥坊东村。该河段由三座拱桥连接在一起的,历史上曾是一座五孔拱桥,一座高桥,高桥桥洞为高度9米,是西乡(指湟里镇,指前镇,儒林镇)农民收获的大米,用木船载运前往江南四大米市之一的无锡吴桥参与交易的必经桥洞和唯一通道,船舶的桅杆是不用落下蓬…详情 ▷
白龙庙位于江苏常州、无锡交界,横山桥镇,始建于南朝陈代。它座北朝南,亭台楼阁,山环水抱,气势非凡,候鸟云集,四季花香鸟语,真可谓人间之佳境。白龙庙位于紫霞峰南坡,与大林寺隔岭相望,始建于宋绍兴年间,相传有项女误食仙桃而孕,含羞自尽,胎化白龙,因此建庙奉祀,供奉白龙…详情 ▷
礼嘉桥王氏宗祠位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鱼池村,始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清雍正年间(1723—1735)增建后进,嘉庆十四年(189)改建宗祠,在旧址上扩大祠堂规模,历时8年建成。礼嘉王氏宗祠,历史比较悠久。据《周陈王氏宗谱》记载,中沙礼嘉王氏是…详情 ▷
青城墩遗址位于横林镇张村,南距大运河2公里,距太湖2公里,北距寺墩遗址12公里,距长江24公里,发现于二十世纪7年代,曾出土玉琮、玉瑗等良渚文化遗物。217年8月至218年8月,为配合工程建设,南京博物院、我市考古研究所、复旦大学组成联合考古工作队,对青城墩遗址进…详情 ▷
恽南田墓,在武进县马杭镇上店胥城西侧。恽南田,名格,字惟大、寿平,改字正叔、叔子,号南田草衣、白云外史等,武进上店人,后迁居县城观子巷、白云渡等地,卖画为生。其画精于山水、花卉、书法秀劲飘逸,被誉为“毗陵六逸”之首,“南田三绝”。所画花卉,继承北宋徐崇嗣“没骨法”…详情 ▷
田舍村隋墓位于武进湖塘镇田舍村县供销干部培训学校校园内1984年11月该校基建时发现,由常州、武进博物馆联合发掘。墓葬西向,为两座青砖结构壳体建筑,形制相同,同向并列。两墓间隔。5米。墓平面呈卧置盘口壶瓶形,由墓门(含封门墙)、甬道和墓室组成。通长近5米,墓室高2…详情 ▷
在戚墅堰镇,大运河的南岸,距运河仅有四五十米的地方,有一高阜土墩,这就是迄今发现的常州市区最早的先民定居地之一——圩墩村新石器时代遗址。196年至1961年,南京博物院在苏南进行考古复查时,发现了该遗址。1972年、1974年、1978年、1985年、1992年南…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