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阳文物保护单位
吴用之墓位于九华山风景区九华乡二圣村,年代为唐,类别为古墓葬。22年3月4日,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池州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西、北至墓圹外缘茶叶地;南至墓冢前花岗岩石台阶起步位置。建设控制地带:以其保护范围为基线东南西北各延伸5米。…详情 ▷
池阳书舍(敦睦堂)位于九华山风景区九华乡,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建筑。22年3月4日,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池州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朱庆胜、吴承生户附属房;南至门前玉带河;西至吴新忠户东墙;北至吴小龙户菜地,敦睦堂后檐排水沟外沿。建设控制地带:东至…详情 ▷
九华行祠位于九华山风景区九华乡老田村,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建筑。22年3月4日,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池州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九华行祠坐北朝南东至山墙边道路,南至门前广场外缘,西至吴氏宗祠山墙,北至吴氏宗祠东厢房山墙。建设控制地带:与保护范围一致。…详情 ▷
青阳宋冲宾山革命纪念馆位于青阳县酉华镇宋冲村宋冲组,年代为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2年3月4日,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池州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南、北三面分别以纪念馆基脚、东以基脚外各1米,西以偏屋基脚外各2米;南以基脚外各8米…详情 ▷
青阳将军打鼓岭古道位于青阳县朱备镇将军村阳山组,年代为清,类别为古遗址。22年3月4日,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池州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古石板道及两边各向外延伸1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四至为界,两边各向外延伸2米。…详情 ▷
青阳蓉城富阳桥位于青阳县蓉城镇九华东路,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22年3月4日,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池州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包括文物本体,自本体向外延伸,南、北分别以两侧石栏杆向上、下游延伸1米,东、西分别以桥两端台阶石沿向外延伸2米。建设控制地…详情 ▷
青阳当铺王宗诚墓位于青阳县杨田镇缑山村当铺组,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墓葬。22年3月4日,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池州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西至墓前石马前沿,东至墓冢后稍,南、北各至墓冢外7米处。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西、南、北各1米内。…详情 ▷
青阳石马王懿修墓位于青阳县蓉城镇百花村石马组,年代为清,类别为古墓葬。22年3月4日,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池州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石狮外1米处,西至墓冢后沿外1米处,南至杨木林家住屋正房北山墙,北至北边石马基座外5米处。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详情 ▷
柯乔门坊位于中国安徽省九华山风景区柯村自然村青阳县九华乡柯乔门坊系明嘉靖八年(1529年)为进士柯乔而建。柯乔(1497155),字迁之,号双华,世居柯村。嘉靖八年(1529)进士,曾师王阳明、湛若水两位理学大师,历任篽史、经筵讲官、湖广按察史佥事、福建布政司参议…详情 ▷
刘冲崖刻唐—清末九华山北麓九华乡柯村境内的少微峰下该地为一面积约1平方公里的狭长盆地。盆地周围由五老峰、双峰、少微峰、天香岭环绕,高阳河流经境内,自然风光秀美。自唐代费冠卿在此隐居后,历代均有仿效者隐于此地,筑室读书、著作。宋代青阳隐士刘放在陡壁上刻“清隐岩”3字…详情 ▷
九华山天台古摩崖石刻群二十余处,分布于海拔6~134余米天台沿线的山崖石壁上。九华山天台古摩崖石刻群二十余处,分布于海拔6~134余米天台沿线的山崖石壁上,分布在长约5公里的天台沿线石板道路旁。凿刻时间跨明、清、民国三个时代。主要作者有清康熙安徽巡抚朱作鼎、民国安…详情 ▷
程九万墓石刻南宋青阳县朱备乡东桥村程九万,青阳县蓉城镇牌楼村人,《宋史》载:程于淳熙二年中进士,历司农簿太府丞、两淮盐业史等,政绩颇著。其早年曾在九华山双峰下筑室读书,自称“双峰居士”。南宋淳熙二年(1175)进士及第,官到文华阁待制。程九万任职期间,处理公正,执…详情 ▷
净居寺塔位于青阳县朱备镇东桥村青峭湾。属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范围。因唐代建有净居寺而名。宋治平元年(164)赐额,靖康元年(1126)重建。净居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火毁,二十八年重建。一九四零年日军进山时烧毁,唯石塔尚存。石塔由不规则的麻石板块叠筑而成,又…详情 ▷
宁氏宗祠位于青阳县陵阳镇粮站大院内。为清代砖木结构古建筑,坐西朝东,面阔2395米,进深三进556米,占地面积13216平方米。由于该祠堂座落在陵阳粮站内,长期作粮仓使用,梁、柱、石、椽完好率达7左右。保护范围:四面各距墙基脚外5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四周…详情 ▷
汪珊墓石刻位于青阳县五溪乡,时代为明。汪珊,字德声,贵池人,明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历官御史、河南副史、贵州巡抚,终官户部侍郎。墓由坟冢、拜台、神道三部分组成,神道长7多米,其两侧排列石龟、文武臣、卧羊、立马坐狮、石狮各1对。青阳县五溪望华禅寺右侧有一谕葬陵…详情 ▷
净信寺,位于莲花峰东麓的金冲村境内,距青阳县城仅八公里。沿金山村后拾阶而上一公里许,在一片修篁掩映之中便隐约可见一座不起眼的庙宇,这便是“净信寺”。当地人称“老庵”。相传唐代那个修道成佛的疯癫和尚道济曾在此居庵多年。据《九华山志》载,净信寺始建于唐代,一名“安禅院…详情 ▷
甘露寺位于九华山化城峰半山腰,与祗园寺、东崖寺、百岁宫同为九华山“四大丛林”之一。寺建于清朝康熙六年(1667年)玉琳国师奉旨进香九华,见此地山水环拱,于是在此立寺。传说动工前夜,满山松针尽挂甘露,人称奇迹,又因《法华经药草喻品》中写道:“释迦说:我为大众说甘露净…详情 ▷
慧居寺原名“慧庆庵”,位于九华山天台峰山腰,始建于清朝,清末住持僧仁琳扩修,1938年住持僧普明募化重建大殿,扩允寮房,安单接众始具丛林规模,易名“慧居禅寺。抗日战争期间青阳中学迁于此地。19431953年,果乐、果宽、理空先后任住持。1982年重修殿宇。1984…详情 ▷
癨园寺坐落于青阳县九华镇九华街东北、插霄峰西麓。始建于明代,称“癨树庵”,清康熙年间(~年)为化城寺东序寮房。嘉庆年间(~年)住持隆山在此重建殿宇,其规模为九华山寺院之冠,遂易今名,其后屡有修建。整组建筑坐东朝西,现存清代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地藏殿、光明…详情 ▷
地藏菩萨真身所在—九华山月身宝殿,肉身殿是安葬金地藏肉身的地方,亦称地藏塔,而九华山是与金地藏,金乔觉的名字分不开的。金乔觉(696794);系新罗僧人,俗称金地藏,古新罗国(今朝鲜半岛东南部)国王金氏近族。相传其人“项耸奇骨,躯长七尺,而力倍百夫”。“心慈而貌恶…详情 ▷
时代:明至清地址: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陵阳乡所村。太平山房,又名“聚德堂”,为徽派祠堂式建筑,初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多年历史。该建筑呈长方形,坐北朝南。通面阔五开间共165米,进深三大进,共716米,占地面积1173平方米。每进以走廊、厢房、天井相属,严谨有致…详情 ▷
时代:清地址: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城关茶东。该祠始建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光绪年间曾扩建修缮。整个祠堂由门楼、曲廊、享堂和寝楼组成。面阔226米,长655米,为五开间的砖木结构。门楼部分建筑面积141平方米,空间…详情 ▷
时代:清地址: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沙济乡上章村。该祠堂座落于青阳与黄山接界的黄萌岭下,坐北向南,建筑面积8872。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重建大宗祠碑记》记载:此祠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乾隆46年(1781),嘉庆四年(1799)完工,历时二十年。其建筑工程巨大,雕…详情 ▷
化城寺建于高山盆地,南对芙蓉峰,北倚白云山,东邻东崖,西接神光领岭,四面环绕如城,古人有“内外峰围涌玉莲)之称。每当红日西沉,白云归岫,蒲牢一击,鲸铿徐应。这就是九华山十景之一的“化城晚钟”。化城寺原有大钟一口,重约万余斤,但已毁于兵燹。现存的一口洪钟,重约两千余…详情 ▷
祗园寺位于九华山东崖西麓的迎仙桥东,为九华山四大丛林(祗园、东崖、百岁、甘露)之首祗园寺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723年),原名“祗树庵”。清康熙年间(16621723年)为化城寺东序寮房嘉庆年间(1796182年)祗园寺住持乏人庵将倾颓诸山长老议定迎请禅居伏…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