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文化旅游景点-P16
明德门遗址明德门位于杨家村西南约8米处,隋名太阳门,唐名明德门。为长安城外郭城南面的正门,位于全城的中轴线上,皇帝去天坛祭天即经此门。19721973年文物部门对其进行考古发掘,门址东西长55米,南北宽175米,门墩为板筑夯土,表面砌砖壁。五个门道均宽5米,进深1…详情 ▷
西汉宣帝刘询墓位于西安市曲江乡三兆村南,始筑于元康元年(公元前65年),初元元年(公元前48年)汉宣帝葬此,为西汉诸帝陵中规模较大、保存较好的一座,陵园平面方形,边长43米。1982~198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陵园、寝园遗址和陪葬坑进行了钻探和发掘。19…详情 ▷
于右任故居坐落于西安书院门52号(原2号、3号)。始建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于右任二弟于孝先(字佰行)购入做全家住宅,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故居面宽三间,进深八十米,占地面积八百余平方米,建筑面积五百平方米,由门房、花园、厅房、厢房、上房、后院组成,属砖木结构的三…详情 ▷
古城西安北院门,清真小吃街,游客摩肩擦背,市井之声鼎沸……在这热腾的人间烟火气中,一处青砖古院落静隐于闹市一侧,大红灯笼下,青砖门檐内,一座古民居默默伫立四百年。这座被人们称为“高家大院”的三院四进式砖木结构四合院,始建于明朝崇祯年间,距今已有四百年历史,是清代榜…详情 ▷
三阳寺塔位于高陵县东南约15公里的高陵中学内,始建于唐宣宗大中年间,位于佛寺昭慧院内,故名昭慧院塔。因邻近泾阳、咸阳,地处渭水之阳,所以又称“三阳塔”。1956年8月6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陕西省名胜古迹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年6月高陵塔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详情 ▷
杨公祠又名关西夫子祠,遗址在今华阴市教育局院内,是华阴杨氏后裔祭奠关西夫子杨震的地方。史志记载,此祠能建在孔庙的对面,其等级之高是获得朝廷恩准、并颁发了准建证书的。祠建于清初,占地约3亩,建筑分上、中、下三殿,为砖木结构的仿古建筑。上殿供奉杨震画像,前殿临街处有碑…详情 ▷
校书堂又名草堂、三鳢堂,其遗址在今河南省灵宝市西南豫灵镇董社村皂角坡附近。董社村南有塬,古称皇天塬、龙望塬。其地南依秦岭余脉,北瞰滔滔黄河,四周环塬,中凹如盆,古时常积水成湖,故称湖地。《后汉书。杨震传》载:关西夫子杨伯起常客居于湖,不答州郡礼命数十年即指此地。传…详情 ▷
杨修墓在今华阴市河湾村南的战国魏长城遗址侧。杨修,字德祖,弘农华阴人,汉太尉杨震五世孙。东汉建安年问举为孝廉,任郎中,后为汉相曹操主簿。因才华过人,又是袁术外甥,曹操虑为后患,遂遭杀害。历史及民间传说有关杨修的轶闻趣事较多,大部分都和他的聪明才智有关。华阴杨氏较大…详情 ▷
四知书院遗址在华阴市碾峪乡双泉村。书院始建于东汉永元初年(公元891),是汉太尉、关西夫子杨震出仕前教授生徒的地方。杨震书馆原在华山牛心峪杨震家居附近,震母谢世后,为了方便教育,震把学馆从牛心峪迁往古驿道旁的双泉村。书堂铭两泉交流,双桥结彩,晚霞永朝,文辉万载是其…详情 ▷
文庙又称孔庙,其遗址即今华阴市委院所在地。明洪武初年(1368137)华阴县丞黄文明为祭祀孔子先贤和兴办教育而建。清康熙、雍正、嘉庆年间多有修葺。光绪三十一年(195)知县崔肇琳重修,大部分建筑今已毁废,仅余其主体建筑大成殿。虽外观保存完整,但内部已改造为模式,成…详情 ▷
户县贺仁杰墓贺仁杰(生卒年不详)字宽甫,陕西广县人。元代大臣。他初随元世祖忽必烈征战,屡建战功。全国统一后,他官居中枢,从不泄露禁中机密,深得世祖宠信。他对皇帝足知无不言,多为劝谏:皇帝对他是言无不听,多被采纳。皇帝欲选童女入后宮,他劝谏不可为,即罢。当时实行的盐…详情 ▷
户县周王季陵季历是古公亶父的第三子。古公死后,由他继承王位。他朝见商王武乙,得到商王赏赐的许多土地和财物。在商王的支持下,他出兵征服了周围的几个弱小部落,掠夺了财富和奴隶,商王文丁便封他为“牧师”,成为西部诸部落的首领,到商王帝乙时,加封他为“伯侯”,号曰周公。西…详情 ▷
西寺沟(又名“西寺峡”)位于秦岭北麓太平峪深处,沟道全长25公里,距太平峪入山口12公里,距西安5公里,地处秦岭北坡。沟谷西向,秋风送爽,高天云闲山雀鸣叫,野花烂漫青藤蔓草缠树山高坡陡峰险,溪河清粼响石,壁崖夹道荫繁,农舍淡然,山野风凉,远足畅怀山路蜿蜒。到西寺峡…详情 ▷
韩城古城,南临居水,西依梁山,东北有塬,山水环抱,易守难攻。古城内,一条明清古街道,一群古建筑,一批四合院古民居,风貌古色古香,格局保护完好,是全国六个保护完好的明清古城之一。2年国家投资保护资金3万元,市上投资3万元,对明清一条街进行维修保护,现已成为具有特色的…详情 ▷
董翳墓位于韩城老城北2公里的盘龙乡上庄村东约1公里处。土土冢西边有石碑一通,红沙石质有座,无立碑年代,风化严重,字迹不清。另有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石碑一通。董翳,原为秦都尉,后受楚封为翟王,再后归于汉。墓碑载:董翳降楚封吴王,后又归汉,佐高祖定天下。晚年…详情 ▷
湘子庙原为韩湘子故居,建于宋代,是西安城内现存的唯一道教祖师庙。传说湘子庙是“八仙”中的韩湘子出家之地,创建于宋,道教界亦说创建于五代,金元时毁于战火,现在湘子庙的格局是定于明代的。自明末到民国初,湘子庙一直香火鼎盛,后经战乱,其殿堂或被占或遭毁。湘子庙后院在民国…详情 ▷
大清真寺位于西安鼓楼西北的化觉巷内,又称化觉巷清真大寺,它与西安大学习巷清真大寺并称为中国西安最古老的两座清真大寺,因其在大学习巷寺以东,故又叫东大寺。大清真寺位于西安市鼓楼西北隅,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中国殿式古建筑群,是伊斯兰文化和中国文化相融合的结晶。该…详情 ▷
奎星阁位于碑林博物馆正门外咸宁学巷的东侧,由于周围民房林立,而且地处偏僻,不仅是一般游人和市民,即使是文史地志方面的专家也未对其多加留意。“奎星”是黄道二十八宿之一,古人信奉其主宰文运。这座塔闭在高墙深院之中,知道的人很少。宝塔为两层方形实心砖塔,塔基边长约为41…详情 ▷
卧龙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柏树林街,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据寺内碑刻载,卧龙寺创建于汉灵帝时(168—189年)。隋朝时称“福应禅院”,距今已一千八百多年。唐朝时,因寺内保存着吴道子在这里画的观音像,又称“观音寺。唐懿宗咸通年间(86年)和僖宗…详情 ▷
宝阁茶楼座落于西安市中心德福巷首66号距钟楼、鼓楼、城墙2多米,交通便利,环境幽雅,闹中取静,是都市人休闲的好去处。整体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一楼“聚福厅”由演艺亭、长廊、软包间组成,帷幔低垂,竹亭错列,喷泉环绕,古筝悦耳。二、三楼是徽派风格的小院和各具特色的小包间,“…详情 ▷
秦始皇陵地宫是指秦始皇的地下陵墓,是放置棺椁和随葬器物的地方,秦始皇陵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以东3公里临潼县的骊山,亦称骊山园;但有关秦陵地宫位置问题却一直没有确定答案,直到1962年,考古人员绘制出了陵园第一张平面布局图,发现规模宏大的地宫位于封土堆顶台及其周围以下…详情 ▷
秦陵蜡像馆坐落西安近郊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东南侧,占地面积36平方米。它融中西建筑于一体,古朴典雅,雄浑壮观,陈设以“千古一帝”秦始皇赢政的生平为轴线,集中展现了秦统一中国前后半个世纪里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和秦代社会的历史背景。它以12组共122尊蜡像铺陈出…详情 ▷
鸿门宴遗址位于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距秦兵马俑博物馆25公里,是骊山风景中最北的旅游点。它南依骊山,北临渭河,地处潼关通长安之要道,遗址前横着一公里长的峭塬,中间象刀劈似的断为两半,南北洞开,犹如城门,鸿门因此而得名。1985年当地政府在鸿门宴原址上建成了“鸿门宴…详情 ▷
芷阳湖位于骊山西侧,距华清池3里的芷阳沟。这里是古芷阳河故道。史载:刘邦和项羽在鸿门会宴,席间逃出,经骊山下,“道芷阳间行”。如今湖边的芷阳村,还能看到后人为刘邦修的庙宇遗址,并流传着刘邦当年过此歇息的故事。相传唐李渊夫人曾在此生下四子李元霸,如今生子的今刚庙还部…详情 ▷
兴教寺又名“护国兴教寺”,位于西安樊川少陵原畔,唐代著名僧人玄奘法师葬骨处。玄奘从印度取经回国后,先后曾在洪福寺、大慈恩寺、西明寺、宜君县玉华宫等处译经。唐麟德元年(664年)二月初五日圆寂于玉华宫,先葬长安城浐河东岸白鹿原,总章二年(669年)迁葬于少陵原并修建…详情 ▷
长安博物馆位于安市长安区西长安街559号,占地1亩,主体建筑风格独特,融合古今。该馆共三层,一层办公区;二、三层这陈列厅,陈列厅总面积1平米。院内布局巧妙,绿化整齐。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6余件,三级以上文物134件。其中一级文物6件,二级24件。年代自新石器时代,至…详情 ▷
香积寺位于西安城南约175公里的长安区郭杜乡香积寺村。建于公元76年,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也是中国净土宗祖庭。唐高宗永隆二年(681年),中国佛教净土宗的实际创祖善导圆寂,弟子怀恽为纪念善导功德,修建了香积寺和善导大师供养塔,使香积寺成为中…详情 ▷
蓝田大福和尚碑唐代“大福和尚碑”,在蓝田县厚镇东嘴村原空寂寺内。寺毀碑存。碑全高约5米,碑首高125米,碑座高12米,碑峰高255米,宽12米,厚3厘米。碑座龟形,碑首呈半圆形,碑额正中篆写“大唐故大福和尚砷”。阴面有线刻佛像。碑文2l行,每行6宁,全文共1228…详情 ▷
长乐宫遗址在陕西西安市汉长安城内。秦时系兴乐宮,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2年)重加扩建,改为长乐宫。由前殿、临华、长信、宣德、温室等十四个宫殿组成,周长十余公里。汉高祖七年由栎阳迁都长安居此。自惠帝以后,皇帝移往未央宫,长乐宫专供太后居住,称为东宫或东朝,现仅存遗址。…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