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文化旅游景点 第47页

全国文化旅游景点-P47

全国景点导航
5A景区(303个)
4A景区(3896个)
3A景区(3765个)
世界文化遗产(199个)
红色景区(4320个)
爱国教育(2879个)
国防教育(246个)
科普教育(519个)
森林公园(517个)
风景名胜区(255个)
自然保护区(300个)
水利风景(841个)
湿地公园(828个)
地质公园(161个)

镇海寺位于城南荷叶山的北侧山腰,现存建筑为1992年重建,顶部望海禅亭为25年落成。寺中住有僧侣,是合法的佛教活动场所。现摘录“修建望海禅亭碑记”以利对该寺的理解。涞源盆地草木葱茏,泉水淙淙,乃拒马河之源头。拒马河亿万年源源奔流,蜿蜒千里注入渤海。盆地四周群山巍峨…详情 ▷

观音寺位于保定市东北15公里的清苑县闫庄乡国公营村,西距京深高速公路3公里。观音寺始建年代不详,约在隋唐时期。据大明正德十年(1515)敕赐南禅讲经沙门、华严大师弟子义济、定敏、慧堂所撰《重建观音禅寺之记》记载:“直隶保定府清苑县闫庄社,在郡城之东北二十五里许,地…详情 ▷

海禅林寺地处河北省涿州市城区东15公里的义和庄乡东茨村。该寺始建于明末,参照泰山娘娘庙宫修建,供奉圣母。起初,当地冯氏善人用4余亩地以供养之费兴建而成。原寺庙于2世纪6年代拆毁,后于2世纪9年代重建新庙,分东西两院。该寺的东院重建于199年,占地61944平方米,…详情 ▷

古莲台万佛寺位于河北省保定市的东南部,坐落在蠡县东北九公里处的梁家庄。据史料记载“古莲台”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所建的高台之一,三十八步台阶,高十余米,四周为莲花池所敷设围绕,故得“古莲台”之名;后因土山中天然生出一种小花,故名“菊花山”。梁家庄以古莲台为中心围绕建…详情 ▷

涞水县龙宫山庆华寺座落在涞水县永阳镇北洛平村北的龙宫山山腰,据现存碑文记载,该寺始建于汉代,原寺院占山地数百亩,有树万余棵。其寺极盛时分上、中、下三院。(现只存上中两院)原寺院数十间,僧众百余人。是华北一带有名的古刹之一。龙宫山庆华寺五峰环抱,依山望水,苍松翠柏,…详情 ▷

清西陵行宫始建于乾隆十三年三月(1748年),完工于同年八月,是乾隆皇帝专为拜谒其父雍正的泰陵而建的。与其同时还建有房山的黄新庄行宫、涿州的丰壁店行宫、涞水的秋澜行宫。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三座行宫已荡然无存,而梁格庄行宫(清西陵行宫)却比较完好地保留下来。清西陵行宫…详情 ▷

登梯寺位于仙人峪景区的葫芦谷五峰山中,寺庙始建于唐,重修于明嘉靖十八年,明重修碑记保存完好,史称小南寺,与谷中大南寺并称为南寺。此庙香火较盛,曾有七十多位僧众在此修行,现仍有十多位僧众,为合法的佛教活动场所。此寺为五台山的支系,五台山档案中有记载。在五峰山的中指峰…详情 ▷

狼牙山在河北省保定地区易县西部在狼牙山棋盘坨上,有一处古庙,这就是著名于方园百里的老君堂,传说是太上老君炼丹的地方,自古以来,这里流传着很多动要的故事。早在战国时期,燕昭王复兴燕国后沾沾自喜,骄傲自满起来,并幻想长生不老。他手下一群善吹的门客们,投昭王所好,鼓吹练…详情 ▷

定州碑林定州碑林位于定州市区中心繁华地带,西临商业街,南临中山中路。园内保存大量汉代石刻及历代碑刻,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进入园内首先可以了解回廊四壁镶嵌的488块汉代带铭石刻,这批石刻是1959年于定州北庄子东汉中山简王刘焉墓土的。铭文中记录着采石场地、郡国、县…详情 ▷

楼桑春社文化庙会楼桑村在涿州城南十五里,为汉昭烈帝刘备故里。汉昭烈帝庙,庙宇宏广壮丽,工程浩大,庙貌巍然。主要神像,均为木制,尤为壮观。院中古柏参天,碑碣林立,花木繁茂,往来游人驱车过此徘徊瞻眺,留恋忘返。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在这里举行盛大庙会,方圆数十里的乡邻…详情 ▷

卢氏宗祠涿州城东拒马河畔,有一处建筑群,红墙蓝瓦,绿树掩映,肃穆幽雅。座北向阳的大门上,黄底墨字“范阳卢氏宗祠”匾额鲜明夺目。这里不仅是卢氏家族祭祖之地,而且有广泛而久远的社会影响。韩国的前总统卢泰愚所说“范阳卢氏”使“涿州名扬天下”、涿州是“世界卢氏祖先的基地”…详情 ▷

广明大师塔广明大师塔位于定兴县城东南方25公里处,北南蔡乡大留村中央,高377米,建筑面积2平方米。广明大师塔建于金泰和三年(公元123年)3月,在建筑造型上别具特色,整个石塔用13层八角石立地而起每层八角石相接部位都用莲花石座相隔,塔身刻有佛像及文字,给人以高大…详情 ▷

清真寺定兴县清真寺位于城内清真寺街路西(慈云阁西北)。占地36平方米,建筑面积6平方米,是回族人民聚会、节日和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该寺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名为清真义学。初建时在路东,后因地基小,民国三年(1914年)迁至现址。该寺在建筑造型上别具一格。前面是三个花瓣…详情 ▷

清凉城遗址清凉城遗址位于县城东南14公里处,西南和清凉城村相连。遗址长、宽各约4米。地面散存大量陶片,器形有壶、罐、盆、瓮等。汉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封中山靖王之子刘朝平为将梁侯,置将梁侯国,建将梁城,后又传汉将王梁驻军于此避暑,故称清凉城。具体位置:…详情 ▷

樊舆故城樊舆故城位于县城东偏北186公里处,南与御城村相连。遗址东西长约6米,南北宽3米,地面上散存大量陶片。1986年,农民在此取土,发现汉井七眼,采用陶井瓦和汉字砖砌成。遗址文化层1米左右,出土文物有高腿实足鼎和刻有龙虎纹的陶壶等。据《汉书》记载,汉元朔五年(…详情 ▷

东臧村仰韶文化遗址东臧村仰韶文化遗址位于清苑县城东偏北196公里处,西南距东臧村1米,南距府河4米。遗址长约28米,宽24米,高于周围119米,地面散存大小不等的灰土坑,埋有陶环、鹿角、兽骨、蚌壳等。遗址文化层厚115米,埋有大量的泥质陶片,陶片器形有壶、盆、瓮、…详情 ▷

国公营观音禅寺国公营禅寺位于县城东北15公里处,村中的观音禅寺是保定市境内目前最大的佛教寺院,为保定市佛教协会驻地。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阁、念经堂、当阳宝塔等。观音禅寺建于隋朝以前,金大定,明正德十六年、明天启三年重修,抗日战争中被毁。199年后,当地…详情 ▷

宋三陵宋太祖赵匡胤故里在今河北省清苑县东安村,这已经为大量翔实的史料所证明。宋三陵位于平陵村东约1公里处,原有封土三堆。据传为宋太祖之高祖眺、曾祖廷、祖父敬之墓,俗称宋三陵。宋建隆元年(公元96年),宋太祖赵匡胤封祖立家庙,封高祖眺为禧祖,墓为钦陵,封曾祖廷为顺祖…详情 ▷

壁阳城遗址壁阳城遗址位于县城西南2公里处,地处九龙河北岸,现在的阳城村。遗址南北长约14米,东西宽约8米。遗址地面上散存大量陶片。出土的文物有石臼鼎、陶井瓦等。在附近发现小型汉墓多个,出土的随葬品有陶马、陶碗、盘、壶等。据传,唐尧在庆都(今望都)称帝,其母在此养老…详情 ▷

马垡战国遗址遗址在衣锦店乡西马垡村北,面积51平方米,西距紫泉河半公里,遗址上面有一片果园,出土文物有袋足鬲、加砂红陶釜、线刻花纹陶壶、灰陶豆、灰陶罐。另外还出土一件玉璜,此玉璜为青玉,满刻云纹,琢制光滑,做工精细。…详情 ▷

栗各庄汉代遗址在高碑店镇栗各庄村南,二砖厂西侧,面积7平方米。出上文物暴露在取土坑北断面坡中,有灰陶瓮、加砂红陶釜、大型板瓦、异型砖,还有带大富”戳记的灰陶大瓮和铁箭镞,三鸟朝风钢熏炉盖,另外还发现一口古井及几处灰炕、灰土和红烧土。距古井不远有一小型瓦窑,窑内尚有…详情 ▷

三丈辛庄遗址三丈辛庄战国及汉代窖藏和遗址高碑店镇三丈辛庄村在一处窖藏土的文物有大型灰陶垒、灰陶三足圆底罐、灰陶罐、加砂红陶釜。另在一古井土三足铁鼎和带链铁罐,井的填土上层有鸡腿和青蟹釉小罐。又在村西的一口古井内出土灰陶罐,陶罐的纹饰多为粗绳纹和细绳纹,少数篮纹,该…详情 ▷

北方中遗址北方中战国墓及遗址。在高碑店镇北方中村砖瓦厂北面,面积6平方米,是由砖厂使土发现的,出土器物有尖首刀币、加砂红陶釜、灰陶豆、铜箭镞,还有瓮棺葬。距地表8厘米是较晚的一处墓群。出土文物有邢窑瓷碗和装有铜钱的骨灰罐。铜钱最早的有开元通宝,其余都是北宋钱。同时…详情 ▷

三丈汉代墓群高碑店镇三丈村由砖厂使土发现丁汉墓群,大都被破坏,陶片及砖瓦碎片满目皆是。有的墓葬一半尚含土中,都属小型砖室墓。砌法结构亡圆下方,墓坑呈长方形。采集物有铜带饰和铢钱,还有一些很薄的红陶片。另收集到六件大小不一灰陶罐。早年这里曾发现一座较大的汉代砖室墓,…详情 ▷

南虎元代庄园遗址遗址在高碑店镇南虎村(原名南虎贲驿,占时这里驻过虎贲军)。整个村庄和村外的一部分耕地下面都是遗址,内藏十分丰富,仅瓷器一项就包括七个窖口。而且数量不少。属南方窑的有:影青、枢府卵白、龙泉青釉、湖田窑。属于北方窑的有磁州窑,定窑,均窖,以均窖瓷最多。…详情 ▷

明代张永张富墓在今萃云楼饭店后院内,原有石牌坊,神道碑,石像生、石五供等。5年代因建筑已拔出,今残石尚存。按张永为宦官,明史有传“张永保定新城人(龙赵庄村人)。正德初总神机营……封永兄富为泰安伯”此墓前石牌坊横额上即刻有:“敕封泰安伯张公之墓”字样,此墓早年被盗。…详情 ▷

大屯东周遗址遗址位于新城镇大屯村西北,地势较高,村东1米处还有一古河,河道内古陶片甚多,遗址面积225平方米,俗称王家培文化层,厚度8厘米,内藏丰富,出土文物有加砂灰褐陶鬲,加砂红陶釜,加砂红陶筒状鬲、袋足鬲、灰陶篮、陶豆等。还有土坑和骨骼。陶器的制法有手制和轮制…详情 ▷

蠡吾县城遗址位于城东乡里村东南6米处,为西汉蠡吾县城。据清代《博野县志》记载:“蠡吾县城在后魏时为滹沱河水所湮”。遗址长15米,宽1米,高出地面35米不等。文化层厚约2米,内有灰陶罐、汉砖、瓦井、汉瓦盆、陶片等。1987年1月,被博野县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情 ▷

芦村扁鹊墓位于博野县城西北125公里的芦村。相传战国时期,“神医”扁鹊来此行医,后葬于此。墓封土高3米、长5米、宽6米、面积3平方米,l957年平整土地时被毁,现仅存墓砖、陶片。据《博野县志》载,“紫薇山名紫薇阜,在芦村紫气浮腾、土色烩赤,前有扁鹊墓”。1987年…详情 ▷

还金井遗址位于南从里村东南隅。井口直径7米,井深约45米,井壁由青砖砌成。明代万历年间因村民徐恭浇园拾金不昧而得名。井前有石碑,记载了徐恭还金的经过。1987年1月被列为博野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截至1992年,全县发现古遗址14处。具体位置:位于南从里村东南隅…详情 ▷

全国文化旅游景点共8594个/287页,当前第【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