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旅游景点-P81
在蒙城东北十五里,蒙宿公路北岸,有一座庙奶奶庙,它修建于唐朝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当时唐朝初建,天下稍定,统治者为巩固他的统治,利用佛教来麻痹人民的意志,全国各地,大兴土木,广修寺院。大将尉迟敬德屯兵蒙城板桥桥东毕集。派人在蒙修了不少寺院,奶奶庙就是其…详情 ▷
蒙城民间有七仙八景的传说。在七仙之中有一仙人当地百姓称他为刘海仙。刘海,名喆,字昭远,号海蟾,渤海人,金朝进士,十六岁及第,五十岁作宰相。一日下朝路遇两位道人,见刘行礼,请刘至其家稍坐,并向刘讨一金钱,自拿出鸡蛋十余个,把蛋垒在金钱上,刘见了大惊曰:“太危险了。”…详情 ▷
蒙城西北王楼村,抗日战争后期曾为我新四军第四师师部的驻地,彭雪枫、张震等都曾在此住过。村后有一座革命烈士墓,那便是四师侦察科长罗会廉烈士墓。陵墓置于苍松翠柏之中,四周砌有花墙,中间建有纪念亭,立有碑石,碑文有四师司令部、政治部撰写的《罗会廉同志传略》,、张震、吴芝…详情 ▷
涡河流域,人文荟萃,历史悠久,世称道家文化的摇篮。“94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公布,蒙城尉迟寺新石器时代遗址名列第四。尉迟寺,是蒙城东北22公里许町镇毕集村东的一座古庙,为纪念唐代大将军尉迟敬德而建。庙座落在一个高孤堆上。今庙已无存,仅剩下高出地面3米多的孤堆,人…详情 ▷
蒙城县城西5华里的马集镇,有一片美丽的清代建筑群,这便是马公府。马公,名玉昆,字景山,蒙城县马集镇人,清末反帝爱国名将。同治年间,他奉命率部出师新疆,抗击沙俄的侵略。他驰骋疆场,转战16载,先后收复天山南北城邑十余座,为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立下显赫战功。甲午战争爆发…详情 ▷
蒙城县西北三十五里原有一寺,门前悬一木匾,“岳王寺”。前后两重大殿共六间,东西廊房各两间,寺内原供有岳飞、岳云等塑像。寺西侧有一井。据明《嘉靖寿州志》载:“驼涧在县西北四十里,岳飞败金兀术于驼涧即此,遗有营垒址基尚存。”绍兴十年(114年)金兀术围困顺昌(今安徽阜…详情 ▷
陆建章(1862—1918)字朗斋,乳名八庚,蒙城东南六十华里陆瓦房庄人。曾任清二品道员,曹州总兵,袁世凯政府的陕西督军等职,后被段祺瑞指使徐树铮诱杀于天津,归葬蒙城故里。陆建章的府第和墓地是他在陕西督军任内兴建和选定的。府第在庄内,墓地在庄东头,两者直线距离约1…详情 ▷
蒙城县城内有一座古寺,名叫慈氏寺。“慈寺晓钟”为蒙城八景之一。慈氏寺俗称大寺,位于老城大街南端东侧,万佛塔的西北首。据旧《县志》记载:“慈氏寺在县内东南隅,元至正丙子年(按:应为丙戌年,即公元1346年)建,旧名慈院,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重修,改为慈氏寺,设…详情 ▷
半个蒙城县,五座战国城,是蒙城之佳话。蒙城地处中原腹地,历代兵家必争。据专家考证,仅在涡河以北,半个蒙城县的区域内,就有大大小小五座战国乃至战国前的古城遗址。分别是:漆园古城、殷墟北蒙、礼城、瑕城和赵集古城遗址。北蒙和礼城,千年古城墙至今依然屹立,绵延不断,气势恢…详情 ▷
孟表,字武达,是我国南北朝时代济北蛇邱人。他起初在南齐明帝时,任马头(今安徽寿县西北)太守,后归顺北魏,任南兖州(今山东兖州)刺史,赐谯县(今亳州)侯,镇守涡阳。涡阳即今蒙城。北魏皇兴二年(468年),魏军大举南进。夺取南齐淮北四州,建涡州涡阳县,治所在原山桑县城…详情 ▷
蒙城县双涧镇有个因庙而得名的七奶庙村。七奶庙原名七贞祠,故址在今双涧镇七奶庙小学,现庙已不存在。七贞祠的建立,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相传元朝末年,河南荥阳潘公任江浙行省左丞。他有一妻七妾。七妾对潘公和夫人以礼相待,相互之间也相敬相爱,从来不争风吃醋,因而,妻妾群居…详情 ▷
何惟憼,字子恭,号水南,蒙城县城西何楼庄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十八年(1482),世宗癸丑科举进士,世宗间官都察院经历(一曰经宪,蒙人通称御史)。后遭严党陷害,含冤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七年(1558),终年七十七岁。至嘉靖四十四年(1565)其冤昭雪,葬于城南区关帝乡陈…详情 ▷
刘孤堆遗址位于蒙城县东北板桥集镇境内刘谷堆村三里桥正北5米,高出地面4米的一个大土堆,为大乘寺遗址。据传为清代所建,现为蒙城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年大乘寺气势恢宏,雕梁画柱,飞檐斗拱,风貌奇伟。寺院座北朝南,寺前6棵龙爪古槐。前殿9间,内塑鬼判韦陀,面目狰狞,阴森…详情 ▷
民国四年(1915年)《重修蒙城县志》记载,城内华祖庙在北大街路西(现城关医院斜对面)。华祖即华佗(28),汉末著名医学家,又名旉,字元化,沛国谯(今亳州市)人。精通内、外、妇、儿、针灸等各科,尤其擅长外科,创用“麻沸散”,给患者后施行剖腹等手术。还创编“五禽戏”…详情 ▷
范蠡墓在安徽涡阳县城东南15公里,范蠡、西施死后就合葬在西子河畔的范蠡墓内。1981年载入《中国名胜大词典》,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叫范蠡孤堆,位于涡阳县西阳镇西,原属蒙城县。清光绪年间《安徽通志》说:越大夫范蠡墓在涡阳东南范蠡村。《蒙城县志》说:范蠡墓在县西…详情 ▷
蒙城南门内有座寺院,名曰慈氏寺(今已改建为城关第三小学)。建筑宏丽,雕塑精美。寺内高悬大铁钟一座。紧靠慈氏寺的东南角,有一宝塔,名曰慈氏塔,又名万佛塔。塔体八角十三层,挺拔秀丽,直插云端,每层每角均悬有铜质风铃。这塔、寺相映成辉,颇为壮观。旧时,每日破晓,寺内僧人…详情 ▷
邵庙首先是一座庙,然后才是一个集市。集市坐落在利辛县西部边缘,现属王人镇管辖,距县城4公里,集西、南两面与颍泉区毗陵,京九铁路从集西一穿而过。邵庙就坐落在集的北面。邵庙集集市不大,却因为有了庙而远近闻名。邵庙系邵氏家庙,过去人们称之为邵八庙。建国初期,这里曾经建过…详情 ▷
曹操宗族墓群位于在毫州城区,曹氏公园东门附近,现已开出来的有董园二号墓和章园一号墓。据考证董园二号墓是曹操的祖父曹藤之墓,章园一号墓为曹操父亲曹嵩之墓,现在曹操宗祖墓群已被列为亳州十大建筑之一,现在正在此开发大型的曹四公园。董园村石墓,位于亳州市董园村东南,197…详情 ▷
九顶灵山寺位于蒙城狼山山顶,寺有山门,前殿、中殿、后殿共13间。分两进院落,有院墙围护,总体为砖石结构,是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原寺院宏大,分上寺和下寺两部分,共有殿宇百余间,距今13余年。初名“昭明寺”,是取南朝梁武帝萧衍长子萧统之溢号命名…详情 ▷
《亳州志》云:“梅城故城在州南四十里”。《元和郡县志》:“故梅城,在谯县南四十里,古梅伯国,今为梅城集”。现故城遗址仍依稀可辨,城近正方形,周长约4里,东南近一里处有一高坡,高2米余,面积近万平方米,相传为梅伯墓。…详情 ▷
汤王陵,即商汤王墓,汤王是我国古代最有德行的圣君之一。它的功德受到人们的尊敬,关于成汤王还有一段动人的民间传说。据说商朝建国不久,亳州连年大旱,滴雨未落,用了各种办法求雨都无济于事。后来巫师卜一一卦,说应当人做为祭品,老天才能下雨。汤王就长叹一声说:“求雨是为造福…详情 ▷
薛阁塔又名文峰塔,位于亳州市薛阁路中段路南。清乾隆37年(1772)亳州知州郑交泰,为兴文风始建,初为五层。嘉庆17年(1812)州绅何天衢投资续建两层,成为七级玲珑宝塔。因塔建在明代吏部考功司朗中薛惠的家庙薛家阁附近,故当地人称此塔为薛阁塔。塔为砖结构,楼阁式建…详情 ▷
介绍位于涡阳县丹城镇。丹城于南北朝时始建县。《魏书地理志》载:“临涣郡有丹城县”。《隋书》载:“开皇元年(581),省丹城入临涣。”《清统志》载:“丹城集在宿州西南仁义乡,即故丹城县也。”《宿州志》载:“周朝太子王子晋炼丹于此,故名丹城”。…详情 ▷
位于亳州市谯陵北路东侧,涡河北岸,是商汤王的衣冠冢,又称汤王墓。1981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汤王墓的记载,最早见于三国时期曹丕著的《皇览》:“涡北凤头村,有成汤故垒”。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记载“商成汤葬于涡河之阳”。据《亳州志》记载:“…详情 ▷
嵇康墓《中国名胜词典》载:嵇康墓在安徽省涡阳县城东北3公里的嵇山南麓。嵇康(774763),字叔夜,三国曹魏时人。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官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其与当世名士阮咸、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为友,常驻聚会于竹林之下,时称“竹林七贤”。因政治上拥护曹魏…详情 ▷
红城子遗址(北平城遗址)涡阳县曹市集北。汉代山桑城故址,夯土城墙,有东西二门。始建于春秋,时名垂惠聚。东汉建武四年(28年),王莽部将苏茂、周建被刘秀军打败,逃至垂惠聚。次年,刘秀率军攻打垂惠聚,围困月余,后用火攻之,城土皆烧为红色,因此得名红城子。城址面积约13…详情 ▷
刘廷墓位于县城西18公里,张村镇白庙村,墓冢高大,面积约3平方米。刘廷,字省吾,南昌人,明万历初都督刘显之子。随父出征,作战勇敢,以功由守备升至总兵,身历百战,于诸将中最骁勇。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与清兵大战于阿而里达岗,因地势不熟,遭清军夹击阵亡。刘廷死,…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