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安徽省景点>第114页

安徽旅游景点-P114

安徽省景点导航
5A景区(12个)
4A景区(211个)
3A景区(66个)
世界文化遗产(4个)
红色景区(158个)
爱国教育(157个)
国防教育(5个)
科普教育(13个)
文化景点(254个)
文物景点(1866个)
森林公园(24个)
风景名胜区(13个)
自然保护区(11个)
水利风景(41个)
湿地公园(26个)
地质公园(9个)
2A景区(23个)
1A景区(9个)

介绍云门峰位于黄山西南部,西海大峡谷西南部,石柱峰以南,与云际峰、浮丘峰相毗邻。为36大峰之一,海拔1645米。此峰岩壁分开如门,相对而工,高入天际,唯有云气可从中穿梭而过,故名“云门峰”、因两壁对峙。似一把剪刀,又名“剪刀峰”。峰下有云门源、云门溪,水自“门”中…详情 ▷

介绍云际峰位于黄山风景区西部,为36大峰之一,海拔1645米。因为山峰周围常有云雾萦绕,峰顶峭拔,直插云际,又当乌云降而将千山隐蔽时,唯有此峰常遥浮于云海边,故名“云际峰”。峰上有藏云洞,远望洞口,常遮蔽于烟雾之中。明无名氏有诗云:“峰头一片云,出自藏云洞;四海望…详情 ▷

介绍在西海排云亭前左侧近处,峰顶有一石如只古靴倒置在石台上,名为“仙人晒靴”。相传,古时八仙之一的铁拐李路经过此处时,被这儿的奇丽风光所吸引,挟在腋下的一只靴子掉了下来也未察觉。他走后,这只靴子便长年累月地晒在那里,化成石头,成为别有情趣的一景。今人有诗云:“昔日…详情 ▷

介绍在石笋与仙人峰间的沟壑中,有一块巨石,下部似一,上部似一人直立。从玉屏楼(或天都峰)向北远眺,但见他身上衣带随风而起,流洒飘逸。四周云海翻腾时,似人立浮在云上,状若飘洋过海,故被喻为传说中的“仙人以海游蓬莱”。今人有诗记日:“浮云涌处山环水,顽石乘风浪里飘。遥…详情 ▷

介绍在排云亭前,远瞰正前方,可见有一石,下端极细,似一根根子插在地上,上端若一人直立,身子向前微倾,其状酷似民间游乐节目“踩高跷”,故名。每当云雾缭绕时,则象仙人踩着高跷,在西海峰壑中揽胜,其状酷似仙人踩高跷。相传,当年八仙不满他们已正的道果,大家合计一番后,特来…详情 ▷

介绍在西海排云亭前左高峰,有巧石如人状,前面紧挨着有石如琴。石人酷似少女,石琴宛若平放的凤凰琴,状为少女坐在琴旁,身体微俯,正在聚精会神地抚弄着琴弦,故名“仙女弹琴”,俗称“仙女打琴”。…详情 ▷

介绍“犀牛望月”在风箱峡下段的长江北岸,盔甲洞东侧的山顶上。北山虽不高,但却峰峦峥嵘。远远望去,只见一只犀牛站在山头望着西天,形似犀牛望着夔门秋月,故得名“犀牛望月”,“犀牛”山色铁青,在蓝天的衬托下,如同一幅剪影悬挂在峡中。…详情 ▷

简介:西海排云亭前右侧峰腰,有一石好似勇士振臂而立,威风凛凛;下方有一石形如猛虎,昂首怒吼,凶猛异常。双石呈现出猛虎后爪着地,两只前爪扑在勇士身上,勇士则用左手叉住猛虎下颌,右手举拳欲击的摸样,形似武松打虎,故得此名。黄山四季景色可餐,任何天气您都不会空手而归。春…详情 ▷

介绍乌龙亭位于黄山松谷庵景区乌龙潭下方巨石上,是一玲珑小巧的四角亭,为解放前所建。此亭靠东边两根石柱上刻有反映该教教义的对联,联曰:“忠恕廉明德正义信忍公;博孝仁慈觉节俭真礼和。”该联共2个字,“2”称“廿”,故又名“廿字亭”。此亭依山傍水,周围景色绮丽、清幽,月…详情 ▷

桃花溪位于桃花峰下。上自桃花源,下至名泉桥。汇莲花、朱砂、白云、天都、阴坑诸水,下注汤泉溪。若将中段的汤泉溪和下段的逍遥溪一并算上,全长约1公里。传说桃花峰下沿谷旧有桃树万棵,花盛时,满山皆赤;花谢时,落红满溪。霞光艳影,脂蓄粉凝,极为美丽。地址:黄山市黄山区黄山…详情 ▷

介绍位于黄山南端,西连云门峰,与紫石峰隔汤泉溪相望,为36大峰之一,海拔146米。此峰土质肥沃,草木繁盛。早先峰上多桃树,人称“十里桃花峰”,至今仍盛开不衰。关于峰上的桃树为何人所栽,有个传说:一说当年轩辕黄帝来黄山炼丹时,看到桃花峰上缺花少木,乃令众臣遍栽桃树。…详情 ▷

介绍松林峰为太平索道下站,东北连丹霞峰、近排云亭,为36大峰之一,海拔131米。因漫山为松林覆盖,中无杂木,不露巅顶,故名“松林峰”。峰下有松林溪和作为黄山黄连重要产地的黄连源。…详情 ▷

介绍蜀源村位于黄山南麓,四面环山,古树参天,有水环流贯穿全村,因地形极像四川盆地,故称蜀源。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风韵的徽州古村落,民间古房保存完整。绿色植被保护好,村口观音山上盛产桃花、昙花,故又有“小桃花源”、“优昙谷”的美称。…详情 ▷

介绍书箱峰位于黄山北部,近鸡公峰,与宝塔峰隔谷相峙,为36小峰之一,海拔1386米。峰壁裂隙酷似古代秀才用的书箱,故名。有诗咏道:“奇峰格格似书箱,万卷天书里面藏。可惜梵文人未识,千秋空自挂高岗。”…详情 ▷

介绍石柱峰位于黄山西海西南面,石床峰与云际峰之间,为36大峰之一,海拔1477米。明代沈懋学亦有诗写道:“独眺天都须气分,琼萧明月集仙群。天开石柱三千丈,坐俯溪山尽白云。”峰下有石壁源,附近有“仙人踩高跷”等巧石景观。…详情 ▷

介绍石人峰位于黄山西南部,石床峰之西,近石柱峰,为36大峰之一,海拔131米。峰体小而险峻,峰顶有石酷似两位相对而坐的老人。餐风饮露,沧海变迁,始终不改,由此得名。宋人焦翠峰有诗曰:“石为肌骨应成假,铁作肝肠未必真。当日容成丹就去,何当点化作仙人。”作者认为,石人…详情 ▷

介绍据康熙十八年《黄山志定本》载,顶上有石床,长一丈三尺,宽五尺,如白玉琢成,其平如砥,行住坐卧皆宜。又有紫石床三张,碧石枕三个,传说是容成、浮丘二仙陪同黄帝游憩之所。石床峰因此而得名,为36大峰之一,海拔1574米。峰下有石室,深约3米,俗名“观音崖”,室内有“…详情 ▷

介绍在石笋矼上有一排石人。有的矗立峰头,有的松下,有的手持雨伞,有的携杖缓行,形态各异。他们腾云劈雾,个个都面向南方进发,故称“十八罗汉朝南海”。…详情 ▷

介绍圣泉峰为36大峰之一,海拔1627米。此峰两端大,中间小,形如腰鼓,险不可攀。据清康熙十三年《黄山志》记载:其顶有汤池,虽人不能到,但登邻峰之巅远望,可见“池中波浪腾沸”,从池中涌出一水,向峰顶东南而下,入场泉源,下桃花溪。《周书异记》亦云;一乳山中峰之顶,上…详情 ▷

介绍凭清凉台栏俯视,可见扇子松形如展开的折扇,扇面平整,松针青翠如染,故名“扇子松”。游人观之,对其巧夺天工,无不叹服。北海北部狮子峰峰腰清凉台,附近有景点曙光亭、清凉台、麒麟松等。…详情 ▷

介绍位于黄山东南部,为36大峰之一,海拔1512米。峰的西侧有水源,所出山泉顺千尺悬岩而下,形成百丈瀑布(又称百丈泉),瀑下为清潭和百丈潭,潭水流人逍遥溪,峰以潭而得名。…详情 ▷

介绍龙爪松位于去始信峰道中,从连理松前行,过一小拱形石桥,上坡约百步即到。这是一株约4年树龄的古松,其根系粗大,主根深扎岩中,另外5根粗壮的支根,全部裸露在外,状若龙爪,故名。游人过此,无不赞叹。有《蝶恋花龙爪松》词咏之:“今岁寻芳依独早,涉涧登峰,路峭香岚绕。叠…详情 ▷

介绍立马峰大石壁位于登山途中,由慈光阁前行约五华里的立马桥头,在桥头举首眺望对面立马峰,可见悬崖上一大峭壁,凌空而下,这峭壁就是立马峰大石壁。立马峰大石壁“两厢直削,下临无底”,但就在这大石壁上,竟然刻着“立马空东海,登高望太平”十个大字,堪称全山石刻之冠。石工们…详情 ▷

介绍文殊台处平坦开阔,巧石众多。台左有雄狮盘踞,右有白象蹬伏,狮象相距5米,故称“青狮白象宇文殊”玉屏附近有“童子拜观音”、“松鼠跳天都”、“金鸡叫天门”、“五老上天都”、“犀牛望月”、“蓬莱三岛”等巧石。回首眺望右侧的莲花沟,“采蓬船”、“孔雀戏莲花”、“望夫石…详情 ▷

介绍在半山寺前仰观天都峰腰老人峰上,有一石如雄鸡,头朝天门坎,振翅欲啼。半山寺路侧岩壁上,刻有“空中闻天鸡”五字。这块巧石还伴有一个动人的民间传说:古时候,黄山紫云岩下的小溪两岸,居住着银妹和金哥两户贫苦人家。金哥与银妹天天结伴上山挖药采茶。天长日久,两人难舍难分…详情 ▷

介绍轿顶峰在松谷道中,紧邻书箱峰,为36小峰之一,海拔132米。峰状似轿顶,故名。相传,古代一恶霸欲霸占民女水英为妾,水英内心不从。当花轿行至松谷庵旁,水英说此处风景宜人,要停轿观赏。迎亲的人与轿夫只得停下来。众人正在指手划脚地看景时,水英却在轿中暗暗祷告,请求神…详情 ▷

飞来石东侧道旁有风景凉亭。过亭不远,立于双龙松”上面的平岗上,可见对面峰上有大峭壁陡立如削,面对石壁大声呼喊,回音响彻山谷,不绝于耳,故名“回音壁”。这里是山中回音最佳处。此处下临深达百米的白云大峡谷,又面对峭壁,如游人在此高呼,声音就会从峰壁、深谷返回,连续出现…详情 ▷

介绍头岩又名“山君岩”,位于温泉至汤岭关路旁。此岩“负山而立,昂首作咆哮之状”,因形似虎头,故名。此岩虽仅粗具虎头之形,但张口怒目之态,却威气逼人。岩下有石凳可坐,如同老虎张口吞人。奇景天然,令人百看不厌。岩上镌有“虎头岩”三字,为南宋时歙人罗愿所书。民间传说,从…详情 ▷

介绍在上升峰腰,直立二石如人,上下相峙。上者顶生奇松状若盔缨,形同气宇轩昂的武将;下者头戴平顶官帽,身穿袍服,神色慌张,似一文官。由此,联想到《三国演义》中关羽华容道挡曹操的情节,名之为“关公挡曹”。远看“关公”居上,威武雄壮,“曹操”处于下风,似欠身说情。两块奇…详情 ▷

介绍浮丘峰为36大峰之一,海拔1683米。传说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带领他的左丞右相容成子和浮丘公。不远万里,来黟山取石炼丹,历时四百八十年。终于得道升天。传说浮丘峰为当年浮丘公的游玩之所,故名。另有别名“轿顶峰”,又俗称“箬帽尖”。但与松谷道上的“轿顶峰”为不…详情 ▷

安徽省景点共3484个/117页,当前第【114】页
安徽省相关内容
安徽省地名介绍
安徽省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