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文物保护单位
该石刻刻在泸县玉蟾山风景区东北角的一岩壁上,坐西北向东南,于1989年4月15日落成。《流民图》石刻浮雕是根据泸县籍著名国画大师、美术教育家蒋兆和(1904—1986年,祖籍泸县方洞镇,出生于泸州市龙马潭区卿巷子)的不朽之作《流民图》雕刻而成。石刻浮雕长41米,高…详情 ▷
乐丰溪流杯池,坐西北向东南,包括1座流杯池,1处石刻题记,两处相邻2米。流杯池处于山间小溪中间平台的岩体上,长7.9米,宽5.17米。中间凸出“主”字形雕刻,四周小水沟环绕。池东侧出水口有一酒瓮石坑。流杯池左右两侧原盖有亭子或棚,已损毁,现可见其遗迹。古人借溪间水…详情 ▷
董允故里石刻,嵌于宽13.5米,高3.5米的岩壁上,坐西北向东南,离地面高1.27米,刻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石刻宽2.42米,高0.53米,正文刻行楷“蜀汉尚书令董允故里”九个大字,字径宽0.21米,高0.28米,题款模糊,难以辨认。此石刻对研究蜀汉人物…详情 ▷
大石堡石窟开凿在大石堡山丘东侧山腰离地高约8米、直径约11.5米的一椭圆形巨石上,坐西向东,凿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石窟宽约2米,高约1.2米,进深约0.5米。主像3尊,居中者为释迦摩尼像,结半跏跌坐于莲台上,底座为仰覆莲须弥座。其左、右侧为文殊、普贤菩萨像…详情 ▷
龙贯山井建于明代,分布在龙贯山西南侧、东北侧的黄砂石质山坡上,共17口井。其中,龙贯山西南侧分布5口,东北侧分布12口,两侧的井都略呈“一”字形排列,井间距0.5米至1米,井深0.5米至1米。井口呈圆形,直径0.5至0.8米。这些井为原龙贯寺所建,是龙贯寺僧人及信…详情 ▷
永嘉桥,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道光乙酉年(1825)被洪水冲塌部分,道光丙戌年(1826)修缮。桥为石质券拱桥,4墩5券,呈东北—西南走向横跨于九曲河上,是321国道泸隆路的交通要道。桥长50.12米,宽7.13米,高约12.7米,条石砌筑。桥面两侧有条石护…详情 ▷
文昌宫万寿桥,建于清代,为4墩5孔石质平板梁桥,呈东北—西南走向。桥全长14.4米,桥面宽1.68米。桥中部的两个桥墩上各有1条圆雕龙,龙身呈“”形,从桥墩底部向上紧靠桥墩,有昂首冲天之势。桥南约40米有1座修桥记碑,碑高2.00米、宽0.78米,厚0.25米,但…详情 ▷
水口寺桥,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为4墩5孔石质平板梁桥,呈南—北走向。桥长14.42米,宽1米。桥面共有12块石板,每孔由两块石板并列拼铺而成。从北侧起第二个桥墩有圆雕龙头1个,龙头上昂,龙身呈“”形。2005年10月,泸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详情 ▷
龙岩寺坐东向西,建于明代。原寺庙因“文革”期间毁坏,现存木结构戏楼1幢,主体基本完整;明万历十四年(1586)的“叙三教堂丹择记”石碑1通,碑保存基本完整;另两通石碑分别是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的“武官禁示”碑和清光绪年间的“州正堂示”碑,两碑均残,部分字迹因…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