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安文峰塔旅游景点介绍
姚安文峰塔位于云南姚安坝子南面山冈上,是姚安历史上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建筑之一,塔高三十余米,分九层,六方体,全塔用砖支砌,由塔基、须弥座、塔身三部分组成,内空心有十七级栗木十字架。
姚安文峰塔发展历史
《姚安县志》记载,文峰塔始建于明隆庆三年(1569年),为培植风水而建成。已400多年矣。
与文峰塔有关的,是一个话题,一段历史。
这个话题绵延古今贯穿历史的原因,是这座形似瓦砚的小城。这座小城曾叫弄栋,又叫姚州,如今叫姚安,它还有一个温雅名字——荷城。
认识姚安的人都说,姚安坝子一马平川,姚安坝子是个米粮仓,姚安是一个历史文献名邦。的确不错,姚安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史称“三川门户,滇中之锁钥,南诏之中枢”;享有“迤西文献名邦,花灯之乡,梅葛故地”的美誉。宋时为大理国八大名府之一。
姚安坝子东有青山,西有碧水,北有古刹,南有文峰。
话说文峰塔,还得从明代说起。在明朝的嘉靖年间,广东举人杨日赞到姚安军民府任知府,在他任职期间,姚安地区很少出文人。许多有才华的文人进京赶考都名落孙山,连进士都中不了。于是,杨知府建议在姚安县城南8公里的独树山上造塔。老辈人传说,文峰塔建成后,便有姚安栋川北街人陶铤考中进士。
是否,有了文峰高耸,姚安就有了一代代文官文人辈出?
那年,洁白的文峰塔还在日光中熠熠生辉,李贽骑着白马从文峰高耸的姚安南大门缓缓走来,他在县城南门口的接官厅脱冠下马,接受流官到姚安做官登基前的特殊洗礼。或许是姚安有文峰屹立的原故,李贽来到姚安后,便在府衙门上悬挂自警联:“从故乡而来,两地疮痍同满目;当兵事之后,万家疾苦总关心。”他深入民间,体察民情,创办了德丰书院,兴建李贽大桥,建盖官明宫。可谓,功勋卓著。
在文峰塔与山川辉映的灵光里,一代文官李贽却把他乡作故乡,他在这座文雅的古城里著书立说。当他的《官明宫记》、《龙山说》、《论政篇》等著作成章成卷的时候,他却期满三年,自劾免归。离去时“囊中仅图书数卷”,真正的两袖清风。
是否,有了文峰塔,这人杰地灵的姚安就真有了文人辈出?才高博学的陶铤曾任过四川主事、福建司员外郎、山西司郎中、大名府知府、陇右道副使、武昌兵备道等职之后,暮年归乡,又主修了《姚安府志》,著写了《读说郛》46卷,并收入《四库全书》。
土生土长的高雪君,映照了文峰塔的灵光,自幼好读诗书,不分昼夜寒暑,卧则三更,起则鸡鸣,一生著书87种。
四百多年过去了,李贽、陶铤、高雪君、马驷良、甘雨、赵鹤清、李士厚等一批批文官文人,来了,又去了。他们带走的是岁月,留下的却是文化传承与积淀的痕迹。
四百多年过去了,文峰塔几经风雨的洗礼,几经岁月的剥蚀,依然巍然屹立于姚安南大门的独树山上。
姚安文峰塔神话传说
文峰塔在当地民间流传着一个神话传说。在很久以前,天上的王母娘娘发现姚安坝子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本应是一片人杰地灵之地,但姚安坝子却连年霪雨纷纷灾害横行民不聊生,王母动了恻隐之心,但上天的玄机,她老人家又不好自己点破,于是拐弯抹角吩咐她的七个仙女中的三个女儿到姚安的南北方向各建造一座宝塔,限期一夜完成,天亮时分完工。大女儿投机取巧,用纸在北方的山上建了一座纸塔。二女儿偷懒,在西北方的山上选址造塔,塔才造了半截天就亮了。三女儿实在,在南边勤勤恳恳认认真真造了一座砖塔。天亮了,一阵大风吹过,大女儿造的纸塔就被大风吹跑了,造塔的地方一点痕迹也没有。二女儿在光禄后山上建了半截塔,如今原址上的残砖断瓦依稀可辨,山下的村庄也一直被人们称为白塔街,但人们始终不曾见到塔的半点踪影。只有三女儿造的这座文峰塔一直在姚安坝子南面的山冈上矗立。有了这座塔,镇住了妖魔鬼怪,姚安坝子得以风调雨顺,作物丰收,黎民百姓才得以安居乐业。
姚安文峰塔其他介绍
文峰塔位于县城南8千米太平镇白石地村委会的独树山巅,建于明隆庆三年(1569年),清嘉庆八年(1803年)重修。文峰塔塔体高28.26米,呈六方形,九级空心密檐式砖塔,由塔基、须弥座、塔身三个部分组成。塔心空旷,自一级至九级塔顶,有栗木枋做的十字架17台,可供人攀登上下。文峰塔塔体高而瘦,特色明显,是云南省保存较为完整的明代密檐式砖塔,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1981年被楚雄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州人民政府拨款3.5万元维修,1993年7月21日遭受雷击及历经姚安1.15、7.09等地震的影响,残损严重,2009年姚安县人民政府拨款120万元对其抢救维修,现已恢复其原貌,楚雄州人民政府拨款维修,加固塔基。2011年公布为云南省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姚安县人民政府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姚安文峰塔”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