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池庙旅游景点介绍
蓝池庙,位于四川省三台县,蓝池庙始建于北宋崇宁年间(1102-1106年),总建筑面积1690平方米.其中古木建筑695平方米,改建砖木建筑995平方米,总占地面积6367平方米。
蓝池庙坐北朝南,主体建筑为四合院布局,山门、拜殿、岱岳殿等沿中轴线排列,由南而北,逐级抬升。 蓝池庙为研究绵阳地区乃至天府四川清代寺庙提供了实证材料,具有很高的文物研究价值。
2019年10月16日,蓝池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蓝池庙历史沿革
蓝池庙始建于北宋崇宁年间(1102—1106年),毁于元代,重建于明弘治二年(1489年)。据民国《三台县志》记载,蓝池庙在明末毁于兵燹,仅存正殿。据嘉庆《三台县志》记载,蓝池庙在雍正年间再建。据史料记载,乾隆五年,宗吉和尚建“蓝池胜境”石坊。乾隆六十年,信士献石香炉。道光元年,乡民祷雨于此,并敬献香炉。道光七年,建修灵官殿。同治元年,建修山门、十殿等。宣统二年,培修侧殿厢房。20世纪中叶,石坊、蓝池等拆毁,寺庙改为公共用房,后再改为校舍。
2016年,三台县斥资维修和翻修了寺庙大门和院前广场。
蓝池庙历史文化
蓝池
在蓝池庙前的广场,一座名叫八卦亭的建筑修建在水池上,蓝池庙的名字源于一口水池—蓝池,至今尚存。据传蓝池在宋代就已存在,圆似满月,直径约15米,深约2米,水明如镜,终年碧蓝,故曰蓝池。
《题玄武禅师屋壁》
宝应元年(762年)秋,杜甫到梓州(今四川三台县)所辖的塔山蓝池庙一带游历,在庙里,杜甫结识了当地有名的玄武禅师,到了玄武禅师屋里满墙的壁画。禅师屋里的壁画令杜甫赞赏有加。兴之所至,杜甫索来笔墨写下了浑融遒劲的小诗《题玄武禅师屋壁》。
何年顾虎头,满壁画沧州。赤日石林气,青天江水流。
锡飞常近鹤,杯渡不惊鸥。似得庐山路,真随惠远游。
蓝池庙其他介绍
蓝池庙,又名兰池庙、南池庙,座落在三台县塔山镇南池村玉池湾。距绵盐公路8公里,距塔山镇10公里,距三台县城30公里。盛唐伟大诗人杜甫曾到其游历,并留下《题玄武禅师屋壁》等诗作。现存拜殿、岱岳殿和东西上下两厢等古建筑群,建筑面积1800多平方米,占地面积8991.85平方米。
塔山镇蓝池庙于1993年,被三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保单位;1999年10月,被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2006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保单位。
蓝池庙布局较为完整,功能分区比较明确,屋面脊饰保留川西北民间风格,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建筑梁架、斗拱,保存了明清早期的木构架,建筑梁架上保存有清代题记。为研究绵阳乃至四川的清代寺庙提供了实证材料,具有很高的文物研究价值。
蓝池庙所存汉砖、唐碑、宋代“神仙洞”摩崖题刻和清朝乾隆时潼川知府柴鹤山等官员书赠的匾额及奈何桥与望乡台,包括以“石林”为代表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均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蓝池庙在民俗文化上与重庆鬼城“酆都”齐名。素有“梓州酆都”之雅号。以农历七月初一至七月十五的中元会为特色的庙会活动源远流长,长盛不衰。
蓝池庙会集宗教祭祀、娱乐游艺和商贸交易于一体的民俗文化活动。蓝池庙会全年要举办8个会期。在庙会期间,邀请本地和外地的专业文艺演出团队表演川剧、歌舞、舞狮等节目,民俗文化与现代文化很自然的融为一体。小商小贩聚集,各地游客、香客蜂拥而至,摩肩接踵,热闹非凡。
2019年10月7日,蓝池庙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保护范围:北以观音殿外至玉龙山背面崖沿50米处为界,南以山门至八卦亭外40米处为界,东以山门左侧乌龟山11米处为界,西以山门右侧至庙子湾29米处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向东、南、西外延20米,北同保护范围。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蓝池庙”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