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旅游景点介绍
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位于上海市普陀区志丹路、延长西路交界处。是中国已考古发掘出的规模最大、做工最好、保存最完整的元代水闸。
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总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地处上海市中心城区,周围高楼林立,环境复杂 ,深藏于地表以下7一12米深处。水闸以青石闸门为中心,闸门内宽6.8米;水闸底部过水石面长32米,最宽处30米,由一块块长方形青石板铺砌而成,青石板长1至1.35米,宽0.6至0.8米。石板与石板之间铁锭榫嵌合,下面铺有衬石木板,板下有木梁,木梁下有木桩支撑。水闸南北两侧保存有高2.1米、宽60厘米的石墙驳岸,长47米。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对于了解苏州河历史变迁、水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被评为2006年元代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2013年,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历史沿革
元代水利专家任任发于泰定二年(1325年),治理吴淞江时,志丹苑元代水闸被建,距今约有700年的历史。
2001年5月,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在房地产开发建设时被发现。
2001一2002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发掘发现1座保存完整的水闸遗址,总面积约1300平方米。
2006年,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完整的揭露遗址全貌。
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遗址特点
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据考古研究发掘简报遗址总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水闸平面呈对称八字形,为西北一东南走向,南北进出水口宽32一33米,深藏于地表以下7一12米深处。主体由闸室,翼墙护坦和闸基等几部分组成。水闸以青石闸门为中心,闸门内宽6.8米;水闸底部过水石面长32米,最宽处30米,由一块块长方形青石板铺砌而成,青石板长1一1.35米,宽0.6一0.8米。石板与石板之间铁锭榫嵌合,下面铺有衬石木板,板下有木梁,木梁下有木桩支撑。水闸南北两侧保存有高2.1米、宽60厘米的石墙驳岸,长47米。闸室位于水闸中部,由闸门和闸墙组成,闸门为两根粗大的长方体青石门柱,残高为4.6米和6.0米。四面规整,棱角分明。闸孔宽度为6.8米,尚留闸板一块长6.95米和木门槛和木销等。翼墙分布在护坦两侧,连续累长47米,残高1.3一2.1米;翼墙外砌有衬河砖荒石和土垒砌,三者牢固凝结。上下游护坦和闸室地坪,均由长方形青石板长1一1.35米,宽0.6一0.8米,并用铁锭榫拼合,表面光洁。闸基由成群木桩布设,在桩顶部位。用木梁和木板相互纵横加固,形成基础平台。而在木桩还发现了人思巴文的截印。
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其他介绍
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位于普陀区志丹路和延长西路交接处。水闸总面积1500平方米,由闸门、闸墙、底石、夯土等部分组成。根据考古发掘及出土文物,结合文献记载,确定志丹苑水闸遗址为元代建造,距今有700年历史,是已发现的同类遗址中规模最大、做工最精、保存最好的一处,在中国水利工程发展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延长西路619号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