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堌堆遗址旅游景点介绍
高堌堆遗址位于成武县白浮图镇高堌堆村内,北距成济公路200米,南距红卫河1000米。
高堌堆遗址传说
据周围老人讲,高堌堆曾经是一片普通的田地,只是突然有一天,堌堆就是不停的长,还冒狼烟。但有一天,一位拾粪的老人来到土,扒出来一条白蛇,蛇很快就溜走了。自此以后再没有长,就成了高堌堆。因此丛山西洪洞迁来的陈氏家族就把村名改为"高堌堆”。据说当时开挖时曾有村民见到庞大的蟾蜍以及官帽,但因年代已久以及遗址的破坏严重,也无从考证。高堌堆在开挖之前有一个洞,像一口井,但没有人敢接近。据说这洞通阳山,洞里有条龙,头在阳山尾在高堌堆。
高堌堆遗址其他介绍
高堌堆遗址位于成武县白浮图镇高堌堆村内。现高4米,东西50米,南北63米,面积为3150平方米。经钻探得知,原遗址东西长90米,南北宽85米,总面积约7650平方米。地表以下堆积情况为:自地表以下90厘米为黄沙土,90厘米至110厘米为灰褐土,110厘米至150厘米为灰黑土,150厘米至260厘米为灰黄土,直至280厘米仍不见生土。由此可见,该遗址堆积较厚,遗物比较丰富。采集标本有夹细砂绳纹灰褐陶甗,素面、方格纹、绳纹灰陶罐,素面盆、盘、绳纹翁、器盖、蚌链、石刀等;岳石文化的遗物有夹砂红陶罐;商代的有夹粗砂红陶鬲、素面盆;东周的有豆、缸。挖土时曾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青铜剑、青铜戈等,亦有西汉的墓葬残存在崖壁上。
《城武县志》载:高堌堆村原名高左堌,面积约5亩,明代崇祯年间在其上修建有元始天尊庙一座,有庙碑一通。1938年此庙被拆除,庙碑也被砸毁。高堌堆遗址文化堆积较厚,时代延续较长,自龙山文化始,经岳石、商、西周至春秋战国,有五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似无间断。因而,它对建立菏泽地区古文化的序列,具有重要的意义。
1989年,高堌堆遗址被成武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现已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菏泽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高堌堆遗址”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