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村遗址旅游景点介绍
五村遗址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城东、经纬大厦北约50米处,保护标志碑立于遗址西部边界中心处,遗址东西约373米、南北约603米,总面积约224919平方米。文化层厚3—5米,包含物十分丰富。遗迹有墓葬、灰坑等;遗物陶器、骨蚌器等。陶器最为丰富,有鼎、豆、钵、罐、杯等,以夹砂陶为主,泥质陶次之。彩陶比较发达,彩绘陶也有发现。彩陶多施于豆、鼎、壶、罐等。色彩有红、深赭、白等。 千年文物,彰显着远古时代人们的聪明智慧,也为研究广饶一带在5000多年前古代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了丰富可靠的资料。1981年文物普查时发现;2006年12月7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保单位;
2013年5月,五村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村遗址建筑布局
遗址东西约373米、南北约603米,总面积约224919平方米。中部高,四周低,呈台形堆积,是一处以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遗存为主要文化内涵的古文化遗址。文化层厚3—5米,包含物十分丰富。遗迹有墓葬、灰坑等;
大汶口文化灰坑填土较纯净,土质疏松。墓葬分布密集,多在遗址中心区东北部50平方米的范围内,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大小仅可容身,头向以东北和东西向为多,少数西向或西南向。葬式为仰身直肢,大多数为单人葬,合葬墓仅5座,其中成年男女合葬墓1座,其他为母子合葬墓或儿童合葬墓。在68个可辨年龄的个体中有32个少年个体,葬式和葬俗与成年人相同。流行迁葬,有拔牙和头骨人工变形的习俗。38座墓(占50%)有随葬品,一般2~3件,多者4件。
五村遗址其他介绍
时代:新石器时代、战国、汉
大汶口文化五村类型的代表遗址,上部有商周时期和汉代遗存。位于山东省广饶县城关镇五村,西南距傅家遗址3公里。遗址呈东北西南向的埠台堆积,东西约300米,南北约250米,地层堆积厚约5米。1982年文物普查时发现。1985年秋至1986年春,为配合临淄30万吨乙烯工程,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广饶县博物馆联合对遗址进行钻探和试掘,揭露面积700余平方米。清理大汶口文化灰坑(沟)500余个,墓葬75座,出土遗物100余件。清理周至汉代的灰坑近30个,水井1眼,墓葬30座。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五村遗址”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