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砣子遗址旅游景点介绍
双坨子遗址,即双坨子古文化遗址,位于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营城子街道后牧城驿村北海边双坨子山的阳坡上。1964年秋,在大坨子南坡和东坡断崖面,发现了三迭压文化层,就其内涵分为上、中、下三层文化,属于青铜器时代。
早在4000年前,这里便有人群居住,而且文化较高,后来外迁,现在只存一片废墟。它对研究大连地区居民变化和文化发展历史提供了可信的依据。1963年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双坨子遗址遗址介绍
1964年秋,在大坨子南坡和东坡断崖面,发现了三迭压文化层,就其内涵分为上、中、下三层文化,属于青铜器时代。
下层(一期)文化大约距今4000年左右。
房址为双室,门南向,为一面坡平房。地面是红烧土,梁上涂抹草拌泥。室内用陶壶口埋入地下做灶圈,屋内四周和中间立有木柱。石器有石斧、石锛、石刀、石镞、石矛、石网坠、石纺轮等;骨器有骨针、骨锥等;陶器有壶、罐、碗、盘等,大多为平底器,陶器以夹砂黑褐陶为主,胎壁厚,陶面有弦纹、乳点、划纹、镂空等,也有用红、白、黄色绘成几何画案。
中层(二期)文化距今大约在3500年左右。
石器有石斧、石锛、石刀、石镞等;陶器以轮制的泥质磨光黑陶和黑灰陶为主。器形有陶壶、豆罐、盂、碗、三足器等,饰以纹和凸棱纹。
上层(三期)文化大约在3100年左右。
房址是圆角方形半地穴式,穴内四壁砌石墙,用木檩和椽搭成屋顶,四壁用草拌泥涂抹。门道有台阶。
石器有石斧、石锛、石刀、石镞、石网坠、石纺轮等;骨器有锥、针等;陶器以夹砂褐陶为主,手工制;器形有壶、罐、碗、杯、盂、豆等。纹饰有刻点线纹、凸棱纹和镂空等。
双坨子遗址双坨子山简介
双坨子山位于大连市甘井子区营城子街道后牧城驿村,由大坨子山、小坨子山相连,大坨子在西,小坨子在东,三面环海,只有南面通向陆地。
1964年,双坨子山发现文明遗址。大坨子山南坡有较多的黑皮陶片、夹砂褐陶片,东坡有烧土层和灰层等;小坨子山有少量黑皮陶片。
双坨子
双砣子遗址其他介绍
时代:新石器时代至商
双砣子遗址,位于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营城子镇后牧城驿村北海地区,是新石器时代至商朝的遗址,该遗址于20世纪30年代首次被发现,1964年由中朝联合考古队进行发掘。。双砣子遗址不仅对大连地区青铜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更为辽东半岛以及东北亚考古研究提供了丰富资料。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保护标志为基点,东、北各150米,南、西各100米以内。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50米以内为Ⅰ类建设控制地带,Ⅰ类建设控制地带外100米以内为Ⅱ类建设控制地带。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双砣子遗址”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