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伪统治时期死难同胞纪念碑旅游景点介绍
日伪统治时期死难同胞纪念碑,位于通化县兴林镇荒沟村东面山脚下,距离村中心1华里,遗址保存完整,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保护面积1600平方米。是为纪念东北抗战时期日寇血腥制造的“白家堡子”惨案而建。碑身正面刻字:日伪统治时期死难同胞纪念碑。碑高5.08米,宽0.95米,厚0.5米。
白家堡子村现为吉林省通化县兴林镇朝阳村,日伪时期,地处杨靖宇将军创建的“河里”抗日游击根据地,军民团结有力地打击了日伪统治者,日寇将白家堡子四周20余公里范围划为“通匪区”,特别加大统治力度。1936年7月8日,日本守备队和伪森林-队共两个排,到白家堡子一带的山林中毁坏抗联以备药用和换取弹药、给养而种植的“大烟”,杨靖宇将军于次日命抗联一部设下埋伏,15分钟战斗击毙日军11人。日寇恼羞成怒,调集通化、柳河、辉南等地日本守备队100余人及伪军一个营,从14日至15日,以“通匪”为由血腥屠杀白家堡子群众400余人,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白家堡子惨案”。白家堡子惨案发生在中国全面抗战之前,与全面抗战之后发生的“--”典型惨案相比,虽然规模不能相提并论,但是日寇道理不讲、老少不论的“三光”策略,上吊、-刺、狗咬、砍头、剖腹、挖心等种种屠杀方式可谓如出一辙,因此,通过日寇在全面抗战前、后时期屠杀行径的鲜明对照,可以清晰地看到,“白家堡子惨案”就是“--”的一个缩影,它证明了“--”的可靠性,是抨击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历史、逃脱罪行的铁证。
形成于1936年7月15日,利用于1965年7月15日。为永记阶级苦,不忘血泪仇,1965年7月15日,中共通化县委员会、通化县人民委员会在今兴林镇大荒沟村东山脚下修建了“日伪统治时期死难同胞纪念碑”,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维护较好,2010年投入20多万元进行了修葺,面貌一新。(中共通化县委党校提供)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日伪统治时期死难同胞纪念碑”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