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旅游景点

陆慕御窑址

陆慕御窑址属于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陆慕御窑址景点照片

陆慕御窑址旅游景点介绍

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陆慕御窑址位于苏州市相城区元和街道御窑社区 (原陆慕镇御窑村),由两座姊妹窑组成。古砖窑为清朝晚期,始建年代要更早一些,砖窑拱形门尚保留历年维修的痕迹,据调查曾为清皇室烧制过金砖。

陆慕御窑址简介

  窑为双窑连体窑,南北座向,平面呈椭圆形,东西长35米,南北长33米,占地1255平方米。外部为连体结构,内部窑膛和烟囱各自独立,渗水池位于窑顶,更为科学合理,此种渗水系统从未在相关的专业书刊上有过记载,为江南一带独有。窑内呈圆锥形,底面直径6.70米;拱形窑门,宽2.42米,高3.05米;圆柱形烟囱,直径1.00米,高4.25米。

  1984年,它成功烧制了传统金砖,此后为故宫、天安门和国内外宫殿庙宇及古建筑维修烧制了大量传统金砖。苏州地方志曾记载,从明代起,御窑开始专门为宫廷烧制建筑用金砖。现在北京故宫、长城等宫廷及古建筑中均发现御窑金砖。现在,建于明代的陆慕古御窑窑基依然十分牢固,窑身历经几十次修缮保持着原有风貌。

  御窑村烧制“金砖”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从明代开始,御窑村就受到历朝历代皇帝的重视,是烧制御用砖瓦的地方,相传这里受到过永乐皇帝的称赞并赐名“御窑”。而“金砖”是大型方砖之雅称,因质地密实,敲之作金石声,故称“金砖”;后又因专运北京的“京仓”,供皇室使用,称之“京砖”。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御窑金砖的制作工艺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年,陆慕御窑址被省政府列为第六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陆慕御窑址其他介绍

  陆慕御窑址位于苏州市相城区元和街道御窑社区(原陆慕镇御窑村),由两座姊妹窑组成。古砖窑为清朝晚期,始建年代要更早一些,砖窑拱形门尚保留历年维修的痕迹,据调查曾为清皇室烧制过金砖。

  窑为双窑连体窑,南北座向,平面呈椭圆形,东西长35米,南北长33米,占地1255平方米。外部为连体结构,内部窑膛和烟囱各自独立,渗水池位于窑顶,更为科学合理,此种渗水系统从未在相关的专业书刊上有过记载,为江南一带独有。窑内呈圆锥形,底面直径6.70米;拱形窑门,宽2.42米,高3.05米;圆柱形烟囱,直径1.00米,高4.25米。

  1984年,它成功烧制了传统金砖,此后为故宫、天安门和国内外宫殿庙宇及古建筑维修烧制了大量传统金砖。苏州地方志曾记载,从明代起,御窑开始专门为宫廷烧制建筑用金砖。现在北京故宫、长城等宫廷及古建筑中均发现御窑金砖。现在,建于明代的陆慕古御窑窑基依然十分牢固,窑身历经几十次修缮保持着原有风貌。

  御窑村烧制“金砖”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从明代开始,御窑村就受到历朝历代皇帝的重视,是烧制御用砖瓦的地方,相传这里受到过永乐皇帝的称赞并赐名“御窑”。而“金砖”是大型方砖之雅称,因质地密实,敲之作金石声,故称“金砖”;后又因专运北京的“京仓”,供皇室使用,称之“京砖”。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御窑金砖的制作工艺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年,陆慕御窑址被省政府列为第六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陆慕御窑址”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元和街道——元和街道,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古城区北,是名副其实的苏州北大门。2500年的文明史,让这里人文荟萃,文化底蕴丰厚,留下了不少范蠡、孙武、苏秦、顾恺之、陆贽、文徵明等历史文化名人的遗迹和传说故事。这里还是最早的中国缂丝工艺诞生地。元和,得名于唐元年和三年。据《苏州府志》记载:“元和三年,苏州刺史李素请于浙西观察使韩皋开常熟塘。自州齐们北抵常熟,长九十里,因名元和塘,化讹名云河。”元和塘贯陆慕、蠡口两镇。公元20…元和街道详细介绍

我要对“陆慕御窑址”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