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太湖旅游区旅游景点介绍
苏州吴中太湖旅游区位于天堂苏州西南隅的太湖之滨,占地面积21.5平方公里。
旅游区以太湖为主线,囊括太湖古镇古村、太湖丘陵、太湖自然村落等因素,包括了“中国碧螺春之乡”东山景区,“天下第一智慧山”穹窿山景区和“苏州最美的山村”旺山景区、太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以及周边太湖公园、西山景区、光福景区等8个景区、景点,是国内首个以“太湖”为主线,串连太湖古镇、江南山丘、生态自然村落以及半岛等文化元素的完整太湖主题“5A级景区”。
太湖是吴文化的发源地,是天然的历史文化博物馆。古镇、古村、古岛等历史人文景观,宛如点缀在太湖山水间的颗颗明珠,数量之多、档次之高,堪称世界之最。
苏州吴中太湖旅游区历史沿革
1953年,玄墓山驻军和圣恩寺方丈融宗被安置到这已经十分荒落的祠堂中居住,经融宗整治,兴建经楼、佛阁,遂成佛教寺庙。
1982年,太湖以江苏太湖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2002年起,吴中区关闭采石宕口。
2003年起,吴中区在环太湖地区大量建设生态湿地。
2006年起,全区每年投资1亿多元,专门用于太湖流域水系河道的清淤、疏浚、固堤及绿化工程。
2008年以来,吴中区启动东太湖整治工程,总投资24.8亿元。
2013年4月12日,在第十六届中国苏州国际旅游节开幕仪式上,国家旅游局授予吴中太湖旅游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称号。
苏州吴中太湖旅游区文化活动
碧螺春茶文化旅游节
碧螺春茶文化节于每年三月至四月期间举办。碧螺春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吴中环太湖地区为主要产茶地,碧螺春制作工艺被列入江苏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旅游节期间,举办一个别开生面的开幕仪式,吴中旅游推介团赴全国重要客源地市场开展吴中环太湖春季旅游专场推介会,现场展示苏州吴中太湖旅游景区资源与文化,介绍以碧螺春茶为主线的各类山水游、采摘游、踏青游、文化游等线路。景区还推出各类优惠活动吸引市民前往太湖畔开展骑行、徒步、采摘等旅游活动,品新茶尝农家菜。
孙子兵法文化旅游节
苏州吴中太湖旅游景区的穹窿山,是因《孙子兵法》而得名的“天下第一智慧山”,孙子兵法文化旅游节是景区主推的旅游节庆之一。在为期一个月的旅游节期间,通过举办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世界女子围棋赛、孙武后裔祭祖仪式以及文化旅游节大型庆典仪式等活动吸引世界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中国太湖开捕节
苏州吴中太湖旅游景区于每年夏末秋初举办盛大的“中国太湖开捕节”。太湖开捕节是融文化、商务、旅游等于一体的多领域、综合性活动。开捕节期间,除了精彩纷呈的开幕式活动,景区还借节造势,开展为期一个多月的“太湖金秋旅游月”活动,推出系列金秋太湖风情特色旅游线路,深受游客青睐。
民俗风情旅游节
民俗风情旅游节起源于东山镇独有的民间艺术瑰宝——台阁。东山台阁源于宋代,盛行于清代,是一种以高空杂技表演为主的古老剧艺,以表演民间喜闻乐见的戏剧故事为主,是江南民俗艺术库中的一枝奇葩。旅游节期间,除了开幕式举办的盛大民俗风情展示外,还精心推出了太湖水上游、民俗表演大联欢、秋橘采摘、农家乐、亲子游等特色项目供游客参与。
苏州吴中太湖旅游区景区景点
苏州吴中太湖旅游区位于天堂苏州西南隅的太湖之滨,景区由中国碧螺春之乡”东山景区、“天下第一智慧山”穹窿山景区、“苏州最美的山村”旺山景区、太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四个部分构成。
东山景区
东山,全称洞庭东山或东洞庭山,古称胥母山,位于苏州城西南30多公里处,它是延伸于太湖中的一个半岛,三面环水。是国家一级风景名胜区之一,苏州市旅游名镇。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太湖风景名胜13个景区之一。
穹窿山景区
苏州穹窿山景区,地处姑苏西部,为苏州第一名山,主峰“箬帽峰”,海拔341.7米,全长约7.5公里,林地面积2万多亩。景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拥有牛鼻栓、短穗竹、紫楠等名贵树种以及穹术、三七、党参、灵芝、何首乌等药生植物,已探明的药生植物就有151种。穹窿山景区历史悠长,集政治、军事、宗教、文化于一山。古代大军事家孙子隐居在此,并写出了中国历史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十三篇》。清帝乾隆六次临山,留下无数鲜为人知的趣闻轶事;西汉大臣朱买臣,曾在此砍柴、读书;抗金名将韩世忠与部下更相聚于此观景赏月。
旺山景区
旺山景区位于苏州城西南8公里处,真实展现“吴中生态绿园,旺山诗梦乡里”的田园梦境。生态园包括钱家坞农家乐、耕岛农事参与体验区、农业观光园及尧峰山登高揽胜等游览景区。
太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
苏州太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是太湖游客中心的配套公园,位于环太湖景观大道中心区。东起太湖景观大道水风车入口处,西至太湖新天地,全长2公里,湖游客中心占地面积约119.5亩。太湖公园主要有“栈桥探幽”、“芦荡迷宫”、“悠然双亭”、“风车堞影”、“八仙过海”、“鸥鹭栖归”、“渔舟唱晚”、“落日听涛”等八景组成。
钱家坞是一个原生态的自然村落,田园气息比较浓厚、村舍院落整洁有序、环境优美祥和。结合现代都市人的休闲理念,钱家坞规划为农家乐旅游景区,主要经营农家特色的餐饮和农家住宿服务,提供地道纯朴的农家服务。
银杏示范基地科普教育及观光区四周青山环抱,环境秀美,空气清新,300亩银杏基地间套种碧螺春茶树,集山林游览和农业观光为一体。
西施塘景区,早在2500多年前的古代,该景区就因“临湖控越”成了吴国都城西南的镇帮重地。当时阖闾城南是大片水域和沼泽地,越国和吴国的交通主要靠太湖水道,而这里正是当年太湖登岸的处所,然后从此翻山才能进入吴国都城。因此,这里有点像我们所说的“口岸”。
宝华寺,又称宝华禅寺,在旺山村薛家湾宝华坞。该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
苏子美有诗云“西南登尧峰,俗云尧所基。洪川不能没,上有万众栖。”尧峰山历来是个登高的好地方,站在尧峰之巅,极目远望,太湖风光尽收眼底,连吴江烟云也历历在目。
叆叇岭又称作霭黛岭,这个名字是形容山峰之高,直达天上云霭的意思。古人有诗赞叹道:“云峰何岧嶢,云天余几丈”,“素霭生巘崿,练光带虹霓”诗句形容山的高。当地老百姓将“霭黛岭”误读成了“鸭踏岭”。过去叆叇岭山腰是连接木渎的要道,寺僧常在山道边施茶,供行者解渴。
本地方言的缘故,“五瓣井”这井的名字一代代传下来,本村人说成是“瓢井”了。五口小泉井聚在一起,它们大小不一,形状真像一朵花朵,非常神奇。还有就是井里的水永不干涸。井水质清凉甘甜,可谓天然矿泉水。
雕花楼,是这座宅院的俗称,它的正名为“春在楼”,因宅院座西向东,大门朝东开设,故取“向阳门第春常在”之意而命名。宅院面积5500多平方米,有照壁、门楼、前楼、后楼、附房等建筑组成,并呈纵轴线对称布列。前、后楼之间,有厢房和回廊联结,成走马楼形式。主楼三层,设计者充分考虑到天井和主楼的采光与通风,三楼收身两檩而呈“假三楼形式”,显得尤为科学。
陆巷古村,位于东山西麓中部。陆巷于南宋渐成村落;自明代王鏊而后,明清两代,名人辈出,仅王姓就有王禹声、王世琛、王颂蔚等人。陆巷古村是迄今吴中古建筑群中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一个村,现保留明代建筑20多处,清代建筑比比皆是。其中,明代建筑遂高堂、会老堂、晚三堂、双桂楼,明基清建的惠和堂,清建的三德堂等,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艺术价值。据考证,惠和堂是王鏊的故居,为古时官宦宅第建筑的代表。村中的主要街道均用青砖倒砌成人字纹或以条石刻人字纹铺面,并刻着有上下轿马的标记。1986年3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山岛国家湿地公园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三山岛国家湿地公园四季花果累累,有“洞庭红”红橘、“马眼枣”,有百年以上古枣树692棵。山上有十景之胜:板壁峰、狮身人面石、十二生肖石、姑亭、香炉石、牛背岩等。
启园,又称席家花园,是苏州独有的借景于真山真水,并依苏州古典园林格局规划、建造的私家园林。是蔡铣、范少云、朱竹云等书画大家参与规划设计的园林。他们以明代王鏊所建“招隐园静观楼”的意境风貌精心设计,“临三万六千顷波涛,历七十二峰之苍翠”,使整座园林寓意深邃,尽得湖山之胜、之美。
紫金庵,亦名金庵寺。据《净因堂碑记》称“庵创自梁陈间”。庵于唐贞元间曾遭废毁,复建后,虽经历代修葺,特别是明清两代的变修,使建筑失去了唐代风貌。但这座僻居山中的小庵,仍洋溢着浓浓的古意。
铁竹亭是为了纪念穹窿山一位比较有名望的道者施亮生而建,他是上真观的开山祖师,道号铁竹道人。施亮生为苏州的道教发展立下了不朽的功劳,这里也是他当时下山经常休息的地方。后人为了纪念这位铁竹道人,就在此建了这个“铁竹亭”。亭的两边有一副对联“静坐不虚兰室趣,清游自带竹林风”,清代书画家王震所题。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对联:“修竹崇兰,静观其趣;和风朗月,足畅斯怀”。
唐彩卧佛坐落在宁邦寺的海云禅洞内,全长18.8米,高3.8米,造像仿唐代为主,主彩按唐彩彩绘,是穹窿山努力打造出的又一个精品亮点,为江南第一唐彩卧佛。
上真观坐落在三茅峰。清朝末年,上真观殿堂轩阁,有房二千余间,分三十六房分管,有宫殿轩阁居堂四十余座;民国时,上真观稍趋衰落,但尚有殿房2000多间;上世纪三十年代日军占领苏州,穹窿山上真观,遭受日本侵略者的肆意破坏,殿宇除关帝殿、龙王殿、吕祖殿、财神殿等外,其余均毁于大火;上世纪五十年代,穹窿山上真观依然是江南最大的道教建筑群;“文革”期间,以破“四旧”将殿宇全部毁坏;1978年后,中国道教获得复兴和发展,苏州穹窿山道教也得到了复兴;1991年开始,上真观在原址上逐步恢复建有山门、龙王殿、玉皇殿、望湖亭等一批道教建筑和景点;1996年,上真观作为宗教活动场所正式对外开放。
乾隆皇帝曾经六下江南,据考证六次都到过穹窿山,御湖原来只是一个无名湖泊,但因清高宗弘历(乾隆皇帝)每次驾临穹窿山时,都要经过苏福运河到善人桥御湖后弃舟登岸,也就因此得名了,所以御湖中还有迎驾亭。石牌坊正面刻有“慈恩圣德”,两边是爱国政治家、革命家于佑任题的对联“人文开日月,盛绩纪尊彝”。御湖总体面积达75000平方米,水域面积达55000平方米,最深处5米。平均水深3米,湖面呈不规则的方形,湖心我们看到的是龙涎瀑布,是苏州地区最大的人工瀑布,高18米,宽45米。
宁邦寺位于穹窿山景区的北面,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始建于梁代,称“海云禅院”,重建于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当时抗金英雄岳飞被秦桧谋害后,抗金名将韩世忠看破朝廷的腐败,隐居在苏州的沧浪亭,他的六位部将也随之在此剃发修行,出家隐居。他们虽然离开了朝廷,但还是心系国家,于是把“海云禅院”改名为“宁邦寺”,宁邦宁邦就是希望国家和平安宁的意思。
孙武书院总占地面积为1万3千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8千多平方米,绿化率达40%,总投资5千万,是2009年吴中区重点建设项目。书院分为研究培训中心和接待中心两个主体部分。研究培训中心建筑面积为4千5百多平方米,主要功能为培训及研究办公,分为3层,含教室、研究室、会议室、办公室、资料室等。接待中心建筑面积为2千3百多平方米,主要功能为住宿及餐饮,分为3层。
御道是1.5米宽的砚华石铺成的小道,也就是乾隆御道。穹窿山御道和苏州其他的御道不同,一般的御道是为皇帝专设,路面常用青砖竖砌成“人”字形花纹,寓意过路者是“万人之上”的君主。但穹窿山上的御道是先前就用山石铺成,因为当年乾隆六次来穹窿山时,每次都是走这条道上山,故称御道。
“洞天”,是指别有洞天,天外有天的意思。在道教中,“洞天”就是指人间的地上仙山。道教共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他们共同构成了道教地上仙境的主题部分。据史料记载,此处原有一座规模宏大的门楼,其实就是上真观的头山门,但在文革时期已遭到破坏,看到的洞天门楼是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
孙武苑草堂一共是五开间的茅屋,依山而建,是香港著名企业家方润华捐资而建。屋前的一泓清泉潺潺而流,源出绝壁,以竹筒相接,别具一格。在孙武草堂内陈列的是仿春秋时期的古床、古凳、蓑衣、锄头等,再现了当年孙武隐居撰写兵书,与好友饮茶对弈的生活场景。
司徒庙是香雪海景点内的重要景观,原是祭祀东汉司徒邓禹的祠堂。司徒庙原有明清时代的建筑二十余间,后经陆续重修翻建,现金刚殿、大雄宝殿一应俱全,并成为一处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
光福青山以梅驰名。清康熙江苏巡抚宋荦,给这里起了个雅称——香雪海,形象地概括了这里梅花的味、色和量。邓尉山种梅的历史,始于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元明之交,这里更是“隙地遍种梅,蔚然如雪海”。每年正月,邓尉探梅几成苏沪一带的习俗。《清嘉录》、《吴郡岁华纪丽》均有详细著录。
太湖绿光休闲农场占地五百亩。分为九大区域:水果采摘园、可爱动物区、香草花园、绿光广场、住宿区、温室养生餐饮区、休闲娱乐区、DIY教室、体能活动区。
耕岛位于旺山景区中心,是体验“农耕文化”的高档休闲会所。耕岛四周绿水环绕,岛内林木繁茂,岛上特色餐厅、风情小驻、宠物会所等现代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在耕岛这个“绿色生态家园”,可以融入农家生活,垂钓、采摘、挑选宠物、露天烧烤、休闲度假等。
九龙潭位于上山塘北,七子山脚山坞。一道山泉自上而下,汇成一泓碧水,潭水清澈,却深不见底。传说下面囚禁着为救人间大旱上天偷宝瓶的九条小龙。景区青山怀抱,绿树成荫,环境幽雅,内现有九龙潭水库、九龙戏水瀑布、竹亭茶楼、揖山亭、葡萄长廊、观光步道、银杏果园、旺山茶叶基地等景点。
石公山(ShigongHill)位于太湖中的岛屿,属于苏州的吴中区。因山前有巨石,状若老翁而得名“石公”。每年的农历九月十三傍晚,可观“日月双照”奇观。
林屋洞位于西山镇东北部,在林屋山西部。据《云笈七签》等道教经典记载,天下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所居,林屋洞为第九洞天,一称“左神幽虚之天”,别称“天后别宫”。相传,古时有龙居林屋洞内,故洞体似龙,又称“龙洞”,林屋山亦称龙洞山。
缥缈峰景区是太湖山水的精华所在,自古以宏伟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闻名于世。景区以缥缈峰为主体,辅以周围的主要山坞,景区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近80%。缥缈峰顶有一形似鹰嘴的巨石,上刻民国元老李根源题写的“缥缈峰”三字,附近还有紫云泉、砥泉、仙人桌、登高台、望湖亭等遗迹。太湖风云多变,山峰常隐于云雾之中,缥缥缈缈,似仙山隔云海,如霞岭玉带连,有“缥缈晴峦”景观,为西山八大胜景之一。
明月湾古村位于太湖西山岛南端,现属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金庭镇(原西山镇,2007年更名为金庭镇,当地人仍称西山)石公行政村,在著名景点石公山以西两公里处的大明湾自然村。相传明月湾早在春秋时已形成村落,居民多数为沦为奴隶的越国俘虏,吴人只占少数,他们除了靠生产养活自己和家人外,还要为吴王与西施来此游憩提供饮食和服务。村后石排山上至今仍保留着西施当年洗妆的画眉泉遗址。以后随着人口的增多,村庄也有相应的扩展,至唐宋时期,明月湾基本形成了状若棋盘的山村格局。
苏州吴中太湖旅游区旅游指南
名称
地址
公交线路
启园
东山镇启园路39号
东山景区旅游专线
雕花楼
东山镇紫金路58号
627
紫金庵
东山镇碧螺村西屋153号
627
陆巷古村
东山镇
627、629
三山岛
东山镇
东山景区旅游专线
穹窿山景区
木渎藏书兵圣路穹窿山麓
64、667
旺山景区
吴中大道旺山景区
503、585
太湖公园
环太湖大道与胥香路交界处
581
印象太湖旅游线路
太湖游客中心→太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启园→紫金庵
吴中太湖经典旅游线路
启园—环山公路—陆巷古村—紫金庵—雕花楼
穹窿山(孙武苑—上真观—望湖园)—光福(司徒庙—光福塔院铜观音寺)
穹窿山(孙武苑—上真观—望湖园)—旺山(九龙潭—叆叇岭)
东山长圻码头—三山岛国家湿地公园
林屋洞—石公山—明月湾—缥缈峰
太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天池山—花山
序号
景区名称
票价
1
穹窿山景区
68元
2
旺山景区
28元
3
东山景区
150元(联票)
4
三山岛国家湿地公园
78元
5
陆巷古村
52元
6
雕花大楼
54元
苏州吴中太湖旅游区地理环境
苏州吴中太湖旅游区位于江苏省南部,地跨苏州、无锡、常州三市,包含众多风景区,主要的景色集中在苏州的西山景区和东山景区、无锡的蠡湖景区。旅游区总面积250平方公里。
苏州吴中太湖旅游区东部以平原为主,由水网平原、低洼圩田平原等构成。西部有低山丘陵,系浙西天目山向东北延伸的余脉,成“岛”状分布在太湖之中和沿岸镇内。境内山脉最高峰为穹窿山,主峰笠帽峰海拔341.7米。
苏州吴中太湖旅游区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属季风气候过度类型。因受海洋和太湖水体的调节作用,常年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温度15.8℃(最高35℃,最低-3℃),无霜期长达230天左右。
苏州吴中太湖旅游区是典型的东部水网地区,地处长江下游,为太湖水网平原的一部分。境内水网稠密,江河湖泊众多。
苏州吴中太湖旅游区获得荣誉
获奖时间
获得荣誉
颁奖单位
1982年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国家旅游局
2012年
AAAA级风景区
国家旅游局
2013年
AAAAA级风景区
国家旅游局
2014年
国家湿地公园
国家林业局
2015年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国家旅游局
2015年
全国旅游价格信得过景区
国家旅游局
吴中太湖旅游区其他介绍
吴中太湖旅游区(旺山-穹窿山-东山)
吴中太湖旅游区濒临太湖,涵盖东山景区、穹窿山景区、旺山等景区,用四句话概括是:景区风光秀美,资源丰富;景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景区环境优质,物产丰饶;景区区位优越,配套齐全。2013年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太湖风光美,精华在吴中!苏州吴中太湖旅游区位于天堂苏州西南隅的太湖之滨,境内有中国碧螺春之乡”东山景区,穹窿山景区和旺山景区。盈盈碧水、脉脉青山、渺渺湖岛、点点风帆,秀美的湖光山色与散落在太湖山水间的人文古迹相映生辉,俨然一幅美丽的江南山水画卷。太湖是吴文化的发源地,是天然的历史文化博物馆。古镇、古村、古岛等历史人文景观,宛如点缀在太湖山水间的颗颗明珠,数量之多、档次之高。闻名中外的“兵圣”孙武、“塑圣”杨惠之、“草圣”张旭、“绣圣”沈寿、天安门和故宫的设计者蒯祥、王熬等历史名人,都曾烙下-的印记。
枇杷、杨梅、橘子,银鱼、白虾、大闸蟹、碧螺春等远近闻名。刺绣、雕刻、缂丝、建筑工艺、青铜铸造、古琴制作、书画装裱等匠心独具的精巧技艺,深受历朝历代皇室和平民的喜爱,成为中国苏派艺术的代表。这里湖不深而辽阔,山不高而清秀,群峰隐现于波涛,景点散布在太湖山水间,远、中、近三景组合皆宜,晴、阴、雨三时情趣各异,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春天的太湖平静而有朝气,夏天的太湖热情而欢快,秋天的太湖灵动而美丽,冬天的太湖圣洁而可爱。抿一口碧螺春,舀一勺莼菜,含一颗杨梅,剥一粒枇杷……走过太湖四季,四季枝头饱含着太湖母亲丰盈的乳汁,不管是天高云淡,还是风雨如晦,太湖都是这里的人民美丽也可爱的家园。
东山,又名洞庭东山,位于苏州城西南,它是延伸于太湖中的一个半岛,三面环水,万顷湖光连天,渔帆鸥影点点。境内自然风光秀丽,物产丰富。春天,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茶芽滴翠;端阳佳节时,枇杷林披翠挂黄,杨梅树枝茂茁壮;秋天,漫山遍野的桔林,远看万绿丛中点点红,近看累累硕果树弯腰。在这著名的自然风景区内,青山如壁,林木茂密,泛舟湖中,令人乐而忘返。东山既有山川林石之美,又有人文风物之萃。古人赞其有山之胜,石之胜,居之胜,花果之胜,山隐之胜,仙境之胜和山水之胜。洞庭之美,美在山,其中“莫厘远眺”为东山全景之首。每当朝霞初起,晨雾未消,登莫厘峰观红日喷薄而出,更为瑰丽壮美,激动人心。莫厘峰青山如黛,风光旖旎,登临山巅,置身悠悠漂浮的白云之中,山下田畴村庄,时隐时现,宛如进入仙境一般。
此外,东山的碧螺春、白沙枇杷、杨梅、银杏和莼菜等名特优特产,均已有数百或上千年的历史,并留有许多民间传说,增添了东山的历史文化内涵。真可谓:怡情雅致牧闲来,绝色佳境任君游;古园古镇古村落,原汁原味细品尝。
穹窿山景区拥有形如钗股的穹窿山,海拔341.7米。三茅峰状若浮笠,俗称笠帽峰。山有东西两个铜岭,百英荟萃,氛围恬静。山上有泉四眼,双膝泉涓流不息,挂杖泉静影澄碧,法雨泉直奔农田,百丈泉清醇甘甜。茅蓬坞的涧水,霪雨过后,飞流猛撞,触石作声。
穹窿山景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拾阶而上,步移景易,或苍松翠竹,或泉水潺潺,环境极为清幽静谧。612亩的省级自然保护区—茅蓬坞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博物馆,拥有牛鼻栓、短穗竹、紫楠等名贵树种以及穹术、三七、党参、灵芝、何首乌等药生植物,已探明的药生植物就有151种。林海千亩,树高景深,层次丰富,环境幽雅清静。树木的气味芳馨,吸之沁人心脾;树木的奇特姿态,观之令人心旷神怡。穹隆山景区还是苏州地区最大的“天然森林氧吧”,林间氧气充足,空气中负离子含量每立方米达2万个,是一般空间负离子含量的400至500倍。
穹窿山景区历史悠长,集政治、军事、宗教、文化于一山,丰富的人文景观是其又一资源优势。“空岩已及万仞半”的茅蓬,相传是西汉朱买臣故宅。今存盘石一方,上有明正德己巳年(1509)都穆题刻“汉会稽太守朱公读书处”十个大字。近人李根源也题词于此。经学术界考证,穹窿山为当年孙武子的隐居地,孙武在此完成了其传世之作——《孙子兵法》。近年来,这里相继建成了孙武苑,《孙子兵法》全文碑、兵圣堂、碑廊、中日友好樱花林石碑等。
苏州穹窿山,一座您谈古思今,访踪千年历史文脉;悠游小憩,尽享天籁风情的绝佳之处。
穹窿山景区是我们秉承吴中区“最美太湖山水,打造吴中新城”的重点项目工程,今后的开发建设将在加强景区基础配套的基础上,更着眼于旅游景区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的合理搭配,更注重于景区文化内涵的拓展和延伸。相信随着景区的深度规划策划,穹窿山景区一定能成为一座以自然生态资源为基础,以孙子文化为主题,以宗教文化、皇家文化、休闲文化为补充的太湖名山。
“旺山生态农庄—田园梦乡”位于苏州城西南8公里处,真实展现“吴中生态绿园,旺山诗梦乡里”的田园梦境。生态园包括钱家坞农家乐、耕岛农事参与体验区、农业观光园及尧峰山登高揽胜等游览景区。钱家坞是一个原生态的自然村落,田园气息比较浓厚、村舍院落整洁有序、环境优美祥和。结合现代都市人的休闲理念,钱家坞规划为农家乐旅游景区,主要经营农家特色的餐饮和农家住宿服务,提供地道纯朴的农家服务。在耕岛农事参与体验区您可以学会农耕的常识与劳作,从野外拓展中学会与自然的融合与共存;在这里您更能够与水作最亲密地接触,在一弯湛蓝清澈的溪流中挽起裤腿,兴奋地涉水;喜欢垂钓的朋友也可以在这里大显伸手,尽情享受垂钓的乐趣;或参与乡村烧烤,心情得到最充分的放松。
银杏示范基地科普教育及观光区四周青山环抱,环境秀美,空气清新,300亩银杏基地间套种碧螺春茶树,是山林游览及农业观光的好去处。
叆叇岭茶园占地300余亩,出产的碧螺春茶闻名遐迩,是绿色无公害产品。这里既可以进行农业科普观光,更可以让游客尽情欣赏这茶园漫波的田园美景。
早在2500多年前的古代,西施塘景区就因“临湖控越”成了吴国都城西南的镇帮重地。当时阖闾城南是大片水域和沼泽地,越国和吴国的交通主要靠太湖水道,而这里正是当年太湖登岸的处所,然后从此翻山才能进入吴国都城。因此,这里有点像我们现在所说的“口岸”。
宝华寺,又称宝华禅寺,在旺山村薛家湾宝华坞。该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
苏子美有诗云“西南登尧峰,俗云尧所基。洪川不能没,上有万众栖。”尧峰山历来是个登高的好地方,站在尧峰之巅,极目远望,太湖风光尽收眼底,连吴江烟云也历历在目。真有“一览众山小”之感呢。“万竿绿竹影参天,风曲鸟鸣入山幽“。叆叇岭竹林叠泉流水激荡,苍翠竹林缭绕,漫步于林间小径,尽可以放松心情,享受这天然的绿色氧吧。
叆叇岭又称作霭黛岭,这个名字是形容山峰之高,直达天上云霭的意思。古人有诗赞叹道:“云峰何岧嶢,云天余几丈”,“素霭生巘崿,练光带虹霓”诗句形容山峰离天只有几丈之遥,且有云霭、霓霞相伴,足见山高了。当地老百姓将“霭黛岭”误读成了“鸭踏岭”。过去叆叇岭山腰是连接木渎的要道,寺僧常在山道边施茶,供行者解渴。本地方言的缘故,“五瓣井”这井的名字一代代传下来,本村人说成是“瓢井”了。五口小泉井聚在一起,它们大小不一,形状真像一朵花朵,非常神奇。还有就是井里的水永不干涸。民国时期有一年大旱,东太湖也干得见了底,这井里的水还不干,附近几乡的百姓都来取水,救了不少人的性命。这井水质清凉甘甜,可谓天然矿泉水。葫芦池面积不算大,形状酷似神仙葫芦。葫芦底在东,中间收腰,葫芦柄紧挨叆叇岭山脚,池内清水终年不涸。岭上苍松翠柏,天空蓝天白云映入水中自成画卷。池水平静如镜,更衬托出叆叇岭的陡峻。此地青山绿水,相映成趣,可有灵气。
苏州太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是太湖游客中心的配套公园,位于环太湖景观大道中心区,东起太湖景观大道水风车入口处,西至太湖新天地,全长2公里。太湖公园主要有“栈桥探幽”、“芦荡迷宫”、“悠然双亭”、“风车堞影”、“八仙过海”、“鸥鹭栖归”、“渔舟唱晚”、“落日听涛”等八景组成,是忘却城市喧嚣、世俗纷扰,亲近太湖山水,体验自然野趣,感受吴地风情。
太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是太湖游客中心重要组成部分,共分入口区、金杉银芦区、梅花坞服务区、水庭暗香景区、“新天地”休闲服务区、临湖漫步游憩区、太湖水上食府区等7个分区,同时,在沿湖岸线种植乔木、草坪,设计景观小品,修复名胜古迹,是一个集水生植物观赏、生态科普、候鸟栖息、步道游览等旅游项目以及芦苇荡、生态湿地景观为主的生态主题公园。太湖湖滨国家湿地公园通过不断完善与发展,不仅成为了城市的绿“肺”,也正逐步成为太湖游客就近触摸太湖美景之地。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吴中太湖旅游区”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