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旅游景点

朝天宫

朝天宫景点照片

朝天宫旅游景点介绍

南京市秦淮区朝天宫

  朝天宫(Chaotian Palace)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水西门内,是江南地区现存建筑等级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官式古建筑群落 ,素有“金陵第一胜迹”之美誉。朝天宫之名,由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御赐,取“朝拜上天”、“朝见天子”之意,是明代皇室贵族焚香祈福的道场和节庆前文武百官演习朝拜天子礼仪的场所,与神乐观同为明朝最高等级的皇家道观。

  朝天宫是典型的明清殿宇式建筑,其建筑格局、样式、营造技术等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尤其是明清建筑的重要而难得的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朝天宫中为文庙,东为府学,西为卞壸祠。文庙正南有“万仞宫墙”照壁围绕,宫墙内为泮池,东西两侧各有砖砌牌坊,正面为棂星门,门内两厢东为文吏斋、司神库,西为武官斋、司牲亭等,过棂星门向北依次为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敬一亭,大成殿东西两庑和走廊各十二间,敬一亭东有飞云阁、飞霞阁、御碑亭等。

  1956年,朝天宫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1978年,朝天宫被辟为南京市博物馆 ;2005年,朝天宫被列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13年,国务院公布朝天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朝天宫历史沿革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这里建造城墙,并设置冶铸作坊制造兵器,开办冶铸铜器的手工业作坊,建立了具有相当规模的冶铸作坊,并聚集了一定的固定人口,从而形成了原始城邑,后人遂将朝天宫所在的山称作冶山,城墙合围的城市叫冶城,冶城是南京最早的城邑之一。

  东吴时期,孙权在建业(今南京)冶山设置冶宫,铸造铜铁器。将冶山作为东吴制造铜铁器的重要场所。除制造兵器和用具外,据说也铸造铜钱。

  东晋太元十五年(390年),于此建冶城寺。东晋丞相王导将冶山改建为自己的私人别墅,是为“西园”,当时的西园“果木成林,又有鸟兽麋鹿”,王导常于此召集文人雅集。据《六朝事迹编类》记载,当时冶山仍有冶坊开工,其时王导曾患重病,疾久不愈,方士戴洋进言:“君本命在申,而申地有冶,金火相铄(古代以地支配五行,申属金),于君不利”。因此,王导下令把冶坊迁至清凉山、石头城一带,他所患疾病居然不治而愈了。由于王导采取了保护环境的措施,使得冶山地区从此成为名副其实的风景胜地。冶山西有卞公墓、卞公祠。卞壸为东晋名臣,晋成帝咸和三年(328年)历阳(今安徽和县)镇将苏俊起兵攻打建康,卞壸率部抗击大败,父子二人同时遇难。“苏俊之乱”平定后,朝廷将卞壸葬于冶山西侧。卞壸父子忠心报国,事迹感人,历朝历代对卞壸墓均曾加修葺,因卞壸祠之兴建早于朝天宫,故民间有“先有卞公祠,后有朝天宫”之说。

  南朝时期,朝天宫是中国南方最早的科研机构总明观的所在地,是当时中国最高等级的社科研究机构,观内集中了来自南朝时期国内各地的科学精英,在总明观交流、研究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的成果。总明观分设文、史、儒、道、阴阳五门学科,诏请有名望的学者二十人担任教职,成为一时文苑盛事。后来,文、史、儒、阴阳四门学科逐渐失传,而道家学派又渐与道教合流,在冶山上修建道观。从此冶山开始成为道教胜地,香火连绵不绝。

  唐朝时期,治山建太极宫。

  杨吴武义二年(920年),改名紫极宫,开建钟阜轩。南唐时,在紫极宫之西又立武烈帝庙。

  宋朝时期,在此建文宣王庙,这是冶山建为文庙的的开始。不久改为天庆观。苏轼来此游后挥毫留下一首七律:“春风吹动北风微,归雁亭边送雁归。蜀客南游家最远,吴山寒尽雪先稀。扁舟去后花絮乱,五马归来宾从非。惟有道人应不忘,抱琴无语立斜晖。”苏轼、王安石、陆游等人也都曾游历此处。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抗元战败被俘,在押往大都(今北京)的途中,曾夜宿于此,留下了慷慨激昂的诗句。

  元朝时期,名为玄妙观,后改为“大元兴永寿宫”。

  明朝洪武十七年(1384年),重建后改名为朝天宫,并建有习仪亭。在明代,朝天宫一直是朝廷举行盛典前练习礼仪的场所,以及官僚子弟袭封前学习朝见天子礼仪的地方。朝天宫前有三清殿,后有大通明殿,另有飞霞阁、景阳阁等。内有习仪亭,为文武官员演习朝贺礼仪之所。明代的朝天宫是当时南京最大、最著名的道观,占地面积300多亩,有各种殿堂房庑数百间,立体建筑有神君殿、三清正殿、大通明宝殿、万岁正殿等。大山门为东向,史书记载,大山门内有南北碑亭各一座,南碑亭的碑碑额题字“奉敕重建朝天宫碑”,在朝天宫大成殿丹墀前,北碑亭碑身已经不存在,仅保留了碑座赑屃。明代的朝天宫,一方面是皇室贵族焚香祈福,礼拜道教诸神的道场。另一方面在三大节(春节、冬至、皇帝诞辰)前作为文武百官演习朝拜礼仪的场所,有时也作为官僚子弟袭封前学习朝观礼仪的地方。明朝末年,朝天宫部分建筑毁于战火。

  清朝初年,这里曾是道观,清代康熙、乾隆年间,随着江南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朝天宫也逐渐得到重修,规模甚大,“宫观犹盛,连房栉比”。康熙南巡时,曾为朝天宫题写匾额,曰:“欣然有得”。乾隆六下江南,先后五次登临游览朝天宫,每次都题诗寄兴。如今刻有五首乾隆亲笔题诗的石碑,仍完整的立在朝天宫后山的御碑亭内,供游人观赏。

  清朝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皇太后发帑重修,时为金陵道观之最。

  清朝道光年间因朝天宫屡遭火灾,当时风水家把朝天宫大山门由朝正东,改为偏向东南。

  清朝咸丰年间,朝天宫毁于太平天国战火。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把朝天宫改为制造和储存火药的“红粉衙”。

  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湘军攻陷天京打败太平军后,朝天宫内的道观改成了孔庙,原在成贤街的江宁府学也迁到了朝天宫里面,成为清后期南京主要的官办学校。

  清朝同治五年(1866年),时任两江总督曾国藩,为标榜儒家思想,粉饰太平,将后来的道观改为孔庙,并把原在成贤街的江宁府学迁至朝天宫。

  清朝末年,朝天宫是江宁府文庙,皇帝从未驾临过,所以戟门形同虚设,也从没有打开过。朝天宫院内四周是长廊,有东西配殿,东殿旁有《重修江宁府学碑记》,这里有清初栽植的银杏一株,已有三百余年的树龄。

  民国十六年(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南京只有首都地方法院,无高等法院这一级机构。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还都南京,接收了汪精卫政权成立的司法行政机关“首都高等法院”。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4月1日在南京市成立“首都高等法院”,首任院长为赵琛。首都高等法院,是中华民国时期南京市的省级法院审判机构之一,属于普通法院,行政组织上直属司法行政部之监督;审级上以最高法院为上级审法院,院址在朝天宫。主管首都南京及江宁县的民刑事第二审及日伪汉奸第一审审判工作。

  1949年后,朝天宫成为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南京市博物馆前身)所在地。

  1962年,朝天宫古建筑群由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接管。

  1978年,南京市博物馆正式挂牌。

朝天宫文化活动

朝天宫礼仪表演

  朝贺天子礼仪表演是南京市博物馆的专家学者在中国著名明史专家指导下,按照明朝的程式编排的。共有6场11项程序,即驾幸、进表、传制、进见、乐舞升平、还宫。演员阵容达250人,其中文武舞百戏、丹陛大乐和中和韶乐等,声势浩大,气势磅礴,再现了明初盛世歌舞升平的浩大声势。

朝天宫古玩市场

  朝天宫古玩市场是南京乃至中国收藏品领域的一面旗帜,和北京潘家园同属老字号,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清代的中晚期,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曾经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品牌知名度最高的古玩市场。

朝天宫诗词作品

  《世说新语》记载,东晋时期著名人物王羲之和谢安曾同游冶山。谢安“悠然远想,有高世之态”。而王羲之却说:“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浮文好耍,恐非当今所宜”,时人以此为千古名言。

  苏轼来朝天宫游后挥毫留下一首七律:“春风吹动北风微,归雁亭边送雁归。蜀客南游家最远,吴山寒尽雪先稀。扁舟去后花絮乱,五马归来宾从非。惟有道人应不忘,抱琴无语立斜晖。”苏轼、王安石、陆游等人也都曾游历此处。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抗元战败被俘,在押往大都(今北京)的途中,曾夜宿于此,留下了慷慨激昂的诗句。

  唐朝时期,李白、刘禹锡等大诗人曾先后至此登临。李白游览冶山时,曾留下了“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公墩,下乡东山姿,缅怀右军言”的诗句。

朝天宫相关轶事

  条石滑梯

  所谓条石“滑梯”其实就是“棂星门”前数十级台阶旁的长条石,虽然只是平滑的石面,天长日久,因为有太多孩子在长条石上滑下去,长条石面上竟渐渐留下了两道“屁股沟”,成为了朝天宫特殊的风景。

  审判官员

  朝天宫是国民政府首都高等法院特别审判庭,其主要职能就是审判在抗战期间投敌的汉奸。先后审判的汉奸有汪伪国民政府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兼中央党部组织部长梅思平、汪伪中央宣传部长、汪伪南京特别市市长周学昌,汪伪司法行政部部长、上海市政府秘书长兼财政局长罗君强,汪伪行政院副院长、财政部长、上海市长周佛海,以及作家周作人等人。

  拍摄取景

  1990年代,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曾在南京朝天宫取景,其中许仕林中状元的皇宫场景便是在朝天宫大成殿前拍摄。

朝天宫建筑特点

朝天宫格局

  朝天宫古建筑群布局中为文庙,东为府学,西为卞壸祠,占地面积约七万平方米,文庙面临运渎,正南端有照壁,东西与宫墙连成一体,照壁正面嵌有“万仞宫墙”四个砖刻大字,“万仞宫墙”语出《论语·子长篇》,颂扬孔子文章道德之高。宫墙东西两侧各有石础砖砌牌坊,三间三拱门,中门较大,上有砖刻横额,东为“德配天地”,西为“道贯古今”,为曾国藩手书,西坊门处有下马碑,上刻“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

  宫墙内为泮池,两江总督李鸿章命江宁知府涂宗瀛在朝天宫前建泮池,是文庙的标志性建筑,池壁和护栏都系青石所建,南侧有涵洞,池内终年碧水清波。墙内有按原样恢复的半月形泮池,围以青石栏杆,池内碧水清波。

  自南往北,正面是“棂星门”,棂星门是文庙的正南门,是木结构牌坊式建筑,顶上复以黄釉琉璃瓦,大门西侧正反两面有砖雕团龙四对,刻工精细,栩栩如生。4柱南北各有石狮1只,雄雌成对,共8只。牌坊通面阔15.5米。门内两厢东为文吏斋、司神库,西为武官斋、司牲亭等。

  进棂星门数十步,正面为大成门,又称戟门。戟门有三,中门是祭孔时皇帝出入的,郡王、亲王走左右两门:一般官只能走戟门两端的“金声”、“玉振”小门。大成门面阔五间29米,进深12.29米,重檐歇山顶,上下檐均用斗拱。

  过大成门迎面是大成殿,这是文庙的主体建筑,也是是文庙的中心建筑,殿内正中原来曾供奉过孔子的牌位。用材较大,殿前丹墀基本如旧,东西两庑和走廊各十二间。

  大成殿后是崇圣殿,亦称先贤祠,歇山顶,檐下斗拱。殿后高处有敬一亭,亭东有飞云阁、飞霞阁等;阁前有御碑亭,碑上刻乾隆六巡江南时为朝天宫景区所题诗文,故名。敬一亭两旁叠石堆山,筑水池,布置庭院,这里是治城的最高点。

朝天宫特点

  朝天宫是典型的明清殿宇式建筑,基本上保留了明代宫殿式体制。南京市博物馆馆藏文物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地域特色和内容的广泛性,它与南京的历史沿革、民俗风情、人文景观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南京历史发展的浓缩,。

朝天宫其他介绍

  在江苏南京市水西门内。相传该处原为吴王夫差所筑之冶城,晋建冶城寺,唐改太清宫,五代吴王杨溥于其地建紫极宫。宋大中祥符(1008~1016)间,改名祥符宫,续改天庆观,元朝元贞(1295~1296)年间,改额玄妙观,寻升大元兴永寿宫。

  南京朝天宫是江南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组古建筑群。位于南京市中心的西南面。古代称治山,因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此冶铁铸剑,后历代帝王多在此建寺庙宫殿。明洪武年间(1384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赐名为“朝天宫”,取“朝拜上天”,“朝见天子”之意。清末,朝天宫改为江宁府学和文庙,朝天宫现为南京市博物馆所在地。

  朝天宫景区(含江宁府学和冶山)

  行政位置:南京市白下区朝天宫6号

  地理位置:东经118°46′′11"北纬32°o02′′09"

  历史文化沿革:东晋太元十五年(390)在此建冶城寺,元兴三年(404)桓玄废寺为别苑。刘宋时改为总明观,作为全国最高科学研究机构。唐更名为太清宫。杨吴武义二年(920)建紫极宫。南唐建武烈帝庙。北宋立文宣王庙,继又改为天庆观。大中祥符时又改为祥符宫。元元贞年(1295)又为玄妙观,至顺二年(1331)改为永寿宫。明洪武年间重建,作为祭祀天地和国家大典前大员们净身及官僚贵族子弟袭封前学习演练贺天子礼节的地方,故称朝天宫。清初至道光间为道观,咸丰中毁。太平天国失败后,迁鸡鸣山麓的江宁府学于此。今朝天宫古建筑群系同治五年至九年(1866—1870)所建,中为文庙,西为卞公祠,东为府学。所用木材均采自海外,所用琉璃瓦,则采自江西景德镇。民国则为中央教育馆所在地。民国25年(1936)曾改为北平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尊经阁、顾亭林祠等建筑亦于此时被拆除。民国34年(1945)为首都高等法院。

  今朝天宫为南京市博物馆址。它是江南地区文庙建筑的典范,基本上保留了明代宫殿式体制。朝天宫古建筑群占地面积约7万平方米,现仍为江南地区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现存主要建筑:最南边为宫墙,正南照壁上砖刻“万仞宫墙”4个大字,墙内有泮池;宫墙东、西两面入口处各有砖坊1座,3间3拱门,中门较大,上有砖刻横额,东为“德配天地”,西为“道贯古今”;西坊门处有下马碑,上刻“文武-军民人等至此下马”。自南往北,棂星门是文庙的正南门。4柱南北各有石狮1,雄雌成对,共8只。牌坊通面阔15.5米。门内两厢东为文吏斋、司神库,西为武官斋、司牲亭等。戟门面阔5间29米,进深12.29米,重檐歇山顶,上下檐均用斗拱。它是文庙的中心建筑,用材较大,殿前丹墀基本如旧,东西两庑和走廊各12间。大成殿后是崇圣殿,亦称先贤祠,歇山顶,檐下斗拱。殿后高处有花敬一亭,亭东有飞云阁、飞霞阁等;阁前有御碑亭,碑上刻乾隆六巡江南时为朝天宫景区所题诗文,故名。敬一亭两旁叠石堆山,筑水池,布置庭院,别有情趣。

  朝天宫历来是帝王将相巡行和文人墨客游赏、雅集之所。东晋王导、王羲之、谢安,唐代李白、刘禹锡,宋代王安石、苏轼、文天祥,元代图帖睦尔,明代严嵩,清代康熙、乾隆、曾国藩等不仅在此留下足迹,还留有传世的诗文碑记。历史还为朝天宫留下了“郭文举读书台”、“梦笔驿”、“王谢登高处”、“忠孝泉井”、“学府晨钟”等许多古迹。

  朝天宫景区含江宁府学和冶山。江宁府学是清同治三年(1864年)7月,曾国藩到南京后,与两江总督李鸿章商量,在明代朝天宫遗址重建文庙和府学。同治五年(1866年)九月落成。西为文庙,东为府学,规模宏伟。府学采用堂廊四合院形式,大门内廊房四合,为生员所居;中为正堂,即明伦堂,为聚众讲学之处。

  治山在江宁府学的北边,相传是春秋末年吴王夫差铸造兵器的地方,据说在冶城山下还有一座与苏州虎丘同样的“剑池”。是一座规模较大的古代冶炼作坊,是南京建城最早的地方,因而被誉为“南京母城”,而且建有冶城阁等建筑和各类历史遗迹。

  朝天宫景区现为南京市博物馆,辟有六朝南京、大明南京、民国南京等专业展馆,馆藏文物近10万件。朝天宫景区馆藏文物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地域特色和内容的广泛性,它与南京的历史沿革、民俗风情、人文景观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南京历史发展的浓缩,年接待量30余万人次。

  所处环境:朝天宫景区在水西门内莫愁路东侧冶山,朝天宫6号,与“江宁府学”为邻。系吴冶城故址。朝天宫景区坐北朝南,依山而建。

  4、43、48、82、83、306路公交车可达。

  地址:南京市白下区王府大街朝天宫4号

  类型:博物馆历史建筑

  等级:AAAA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电话:025-84466460;025-84200177

  

  开放时间:9:00-18;00(17:00停止售票)

  门票信息:未成年人参观免费(十八周岁以下);中小学生及未成年人团队需提前预约方可免费参观;1.2米(含)以下未成年人需在监护人陪同下免费参观,监护人票价为全票;持全日制大学生有效证件者;票价减半、七十岁(含)以上老人者凭有效证件免费参观;六十岁(含)至七十岁老人凭有效证件,票价减半;持老干部优待证、残疾人证、军人有效证件者,可免费参观。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朝天宫”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冶山道院社区——冶山道院社区:位于朝天宫街道中部,东起丰富路,西至莫愁路,南起建邺路,北与秣陵路、俞家巷两社区相连,地域面积0.24平方公里。社区办公地址是丰富路43号,有户籍人口3664户,常住人口10779人。社区内有3个住宅小区。辖区内现有包括南京市博物馆、南京市安全局、南京市城建档案馆、武警南京市支队建邺中队、白下医院、清真安乐园菜馆等驻区单位。冶山道院社区与安品街社区、七家湾社区、止马营社区、汉西门社区、陶李王巷社区、…冶山道院社区详细介绍

我要对“朝天宫”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