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黑龙江省>绥化市>庆安县旅游景点

柳河“五七”干校历史博物馆

柳河“五七”干校历史博物馆景点照片

柳河“五七”干校历史博物馆旅游景点介绍

庆安县柳河农场的博物馆

  柳河“五七”干校历史博物馆位于庆安县柳河农场境内,建于2008年7月20日,主体工程2009年7月末竣工。建筑面积2040平方米,总投资550万元。

柳河五七干校历史博物馆简介

  以史为镜,可知兴衰。全国第一所“五七”干校——柳河“五七”干校历史博物馆的建立,就是为那段特殊时期立起的一面镜子。

  农场当年最大的建筑是干校

  在展厅内,左起最醒目的一处微缩景观就是当年的“五七”干校校址。那是一套规整的四合院,在当时,这套院落是柳河农场最大的建筑。当时的柳河农场人口稀少,建筑更少,仅有干部9人,农工97人,家属232人。农场当时的建筑也就是一些散乱的平房,所以,这套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8栋红砖房围成的四合院,可以提供“五七”干校领导和首批100多名学员食宿的大本营,就成了柳河农场规模最大的建筑。

  庆安县柳河五七干校历史博物馆

柳河五七干校历史博物馆免费信息

  2022年4月,吉林省委省政府向援吉医护颁发“吉游卡”,持该卡,可以携4位家属5年内不限次数免门票游览吉林省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

柳河五七干校历史博物馆“五七”干校的由来

  据展馆相关资料介绍,柳河“五七”干校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1967年1月31日,黑龙江的“造反派”夺了权,宣布人员编制要比原来省直机关缩减四分之三。被缩减的人员,可以充实基层,或下放劳动。3月下旬,原省委机关“造反团”经过实地考察,反复论证,决定在柳河农场办一所“五七”干校,安排干部下放劳动。

  5月7日,省革委召开万人大会,欢送首批下放干部。5月8日,首批学员入校,在校门前宣誓,挂起“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柳河五七干校”的牌子。

  11年培训万余人

  在柳河“五七”干校成立一个多月之际,校革委领导就办校以来的情况,向省革委作了汇报,省革委又将这个报告批转各地、市革委会,并报中央。

  1968年9月30日,看到《“五七”干校为机关革命化走出条新路》简报后,当即对此作了批示。

  据统计,在办校期间,全国1300多个单位、18000余人到柳河参观,全国以柳河为“样板”的“五七”干校雨后春笋般地兴起。

柳河“五七”干校历史博物馆其他介绍

  柳河“五七”干校历史博物馆

  柳河五七干校创建于1968年5月,是中国第一所五七干校,1968年至1979年的11年间,共有9000多名省直机关工作人员、各市县领导干部及1000多名知青在柳河五七干校学习、生活。

  柳河位于庆安县的南端,再往南走就是荒无人烟的山林了。而当时的柳河农场仅有职工9人,农工97人,家属232人。他们建起了5000平方米的房屋,其中8栋红砖房围城的四合院是柳河地区规模最大的建筑。这个小四合院就是柳河五七干校领导办公和首批100多名学员食宿的大本营。

  柳河五七干校是“0”的产物。1967年1月31日,黑龙江省的“造反派”夺了当时原黑龙江省委、省人委的大权,宣布成立所谓的“黑龙江省红色造反者革命委员会”,并发表了第一号《通告》。2月8日,“造反派”又发表了第二号《通告》,向人们诏示:革委会的人员编制要比原来省直机关缩减四分之三。被缩减的人员,可以充实基层,或下放劳动。这就是说,原省直机关绝大多数干部都失去了工作的权利,能进革委会工作的只能是响当当的“造反派”。

  1968年初,省直机关“0”的“斗、批、改”基本完成以后,如何给那一大批没有工作的干部找出路,已经成为省革委会的当务之急。

  3月下旬,省革委会主要领导召开会议部署原省直机关没有工作的干部到农场去劳动的事宜。会后,原省直机关“造反团”经过市地考察,建议以“抗大”为榜样,以毛主席《五七指示》为指针,在庆安县省委机关柳河农场办一所“五七”干校,安排干部下放劳动。这个建议很快得到省革委的批准。这就是柳河五七干校的由来。

  地址:庆安县柳河农场里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柳河“五七”干校历史博物馆”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柳河“五七”干校历史博物馆”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