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鼓楼旅游景点介绍
府城鼓楼,位于海口市琼山区府城镇文庄路南端,为砖木混合结构建筑。
鼓楼,原名谯楼,又称文明楼,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海南卫指挥使王友在已废元谯楼故址上修建。
府城鼓楼坐北朝南,由城台和城楼组成。城台(台基)仍沿用明代,考虑到楼高惹风,只建单檐城楼,城楼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歇山屋顶,素面板筒瓦砂浆裹垄屋面,檐口设绿色琉璃勾头、滴水及封檐板。
城楼设六缝梁架,其中明间梁架为抬梁结构,其余梁架为穿斗结构。
明间梁架及过廊梁架均镌刻有走兽、花鸟等各种图案。
府城鼓楼历史文化
古时候就有文人赞美登楼以观赏海天一色美景的诗句:“百尺危楼瞰大荒,万家烟火正微茫;浮图七级凌霄汉,荡海千帆破夕阳。”
府城鼓楼所在的街被命名为鼓楼街,每年的正月十二,是鼓楼街公期之日。公期是一种地方文化习俗,是民间自发组织的年度性、区域性的祭神活动。
府城鼓楼建筑布局
鼓楼气势磅礴,雄伟壮观。楼下城庸宽厚,下临旷野,有石级拾登,直通城门。
原楼高三层,现仅存二层。均受历代珍视,故屡毁屡建。从鼓楼碑文记录,可知它近500年来的兴替迁易。
从明代从化十七年(1481年),卫指挥使李泰增砌台基副使徐斐设置铜台滴漏以计时起,曾多次修建和迁易。
万历十六年(1588年),鼓楼又遭火焚,及至次年,副使孙秉阳、郡守周布贤才移建于城之东门内,为今镇之东门。以后,郡守涂文奎,又移至旧址复建。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琼山发生大地震,鼓楼又遭塌毁。
次年,尚书王诲遂重修,乃保存今楼。门额上分别灰塑“海南壮观”与“奇甸文明”楷字。
府城鼓楼其他介绍
府城鼓楼位于琼山府城镇文庄路南端的古城垣上,是一座土木结构、古朴大方的城楼。鼓楼,又名檐楼,亦叫文明楼。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是海南卫指挥使王友所建。据《琼州府志》和《琼山府志》载,府城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鼓楼坐落于城之正中偏南,是海南卫的所在地。楼上有重兵驻守,居高临下,以窥城内外动静,卫护治安,是古代的一项军事设施。
鼓楼气势磅礴,雄伟壮观。楼下城庸宽厚,下临旷野,有石级抬登,直通城门。原楼高三层,现仅存二层,均受历代珍视,故屡毁屡建。现存鼓楼为万历十四年(1605年),尚书王诲送重修。登楼可远眺海府山川形胜之大观,抚古之悠思。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府城鼓楼”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